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从族谱开始打造长生世家大结局 > 第262章 太华域败燕狂徒求月票(第2页)

第262章 太华域败燕狂徒求月票(第2页)

阿菱平静道:“我不是要赦免他们的罪,而是不让他们的灵魂彻底湮灭。忘记恶,并不能净化世界;唯有直视它,理解它,才能真正超越它。”

最终,经长老会决议,《无名志》增设“忏录卷”,专收临终悔悟者、战场敌方义举、刑场遗言动人者等案例。第一条录入者,便是百年前一名弑师逆徒,临刑前跪地痛哭:“我贪功忘义,毁了恩师毕生心血。若有来世,愿为犬马守墓百年。”此语当年无人记载,如今由其曾孙口述补全。

随着“忏录卷”开启,族谱再次进化。某些夜晚,祠堂地面会浮现出幽蓝色纹路,形如锁链又似根脉,深入地下不知几许。裴照的后人研究发现,这些纹路竟与天下各大监狱、刑场、战场遗址遥相呼应,仿佛族谱正在悄然编织一张覆盖九州的灵魂经纬网。

***

又三十年。

天下大治,四海升平。记得书院遍布各州县,甚至远播海外。人们不再以富贵论英雄,而以“是否曾温暖他人”为荣。街头巷尾常见这样的景象:老人给孩子讲完一段《无名志》故事后,孩子便会跑去墙角,用粉笔写下感悟;书生赴考前,必先去无名碑前献花;就连皇帝寿辰,也不收珍宝贡品,唯求各地呈报新发掘的无名事迹十条以上。

这一日,正值《无名志》问世一百五十周年纪念。

林庄举行盛大祭典,万民齐聚。主祭台上,九十九位“守灯人”代表列席,最中央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阿菱。她已近百岁,行走需扶杖,但目光依然锐利如初。

仪式开始时,天空突现异象:北斗七星光芒暴涨,斗柄缓缓指向南岭方向。紧接着,林庄桃树集体摇动,万千花瓣腾空而起,在空中排列成一行巨大文字:

>**“最后一名归路人,即将启程。”**

全场寂静。

阿菱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晶莹玉简。那是她五十岁时,在一处古战场废墟中拾得,上面只刻着两个字:“无名”。

她将其置于族谱之上,轻声道:“一百八十年前,爷爷说过一句话:‘有些人走得太快,快到连名字都没来得及留下。’今天,我要试着找回最后一个。”

她闭目凝神,调动毕生修为,引动族谱核心之力。刹那间,整座祠堂化作光茧,地面裂开,一根由无数细小名字组成的光柱自地底升起,直贯苍穹。

众人只见空中浮现一幅浩瀚画卷:时间回溯至三百年前,战火纷飞的北原边境。一支由平民组成的“归路人”先锋队正穿越冰原,护送一批孤儿南迁。风雪如刀,队伍渐次倒下。最后只剩一人背着一名婴孩踽踽独行。那人衣衫尽碎,双腿冻黑,每一步都在雪地上留下血印。

他终于力竭跪倒,将婴孩裹进怀里,用身体挡住寒风。临终前,他仰望星空,嘴唇微动,似在低语。

没有人听见他说了什么。

也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

但他死后,那婴孩被后续队伍救起,长大后成为一代名医,终生免费救治贫民,并创立“薪火学堂”,教导学生不仅要学医术,更要懂得“为何而医”。

阿菱睁开眼,泪流满面。她提笔蘸墨,在《无名志》终极附页写下:

>**“未知姓名,北原人。于风雪绝境中舍身护孤,使仁术得以传承百年。其行虽寂,其果长存。”**

笔落刹那,天地同震。

那具早已化为枯骨的遗骸所在之地,一朵紫金桃花破冰而出,迎风绽放。与此同时,全国所有记得书院的铜钟自动鸣响,三声悠远,久久不息。

阿菱放下笔,轻轻抚摸族谱封面,喃喃道:“现在,所有人都回家了。”

七日后,她安然坐化于桃树之下,手中仍握着那枚“无名”玉简。葬礼那日,万里无云,阳光普照。族谱最后一次自动翻页,新增一条规则:

>**“自此之后,凡自愿讲述他人善行者,无论身份贵贱,皆可视作临时守灯人。心光所至,即为归途。”**

百年流转,沧海桑田。

某年春日,一名少年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无名志》,读到李春来的故事时,忍不住落下泪来。他走出馆门,看见街头一位老人摔倒,周围行人匆匆绕行。他上前扶起老人,送去医院,垫付医药费。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少年笑笑:“因为有个叫阿菱的人,曾经走了三千六百里,只为让一个马夫的名字不被忘记。我觉得,我也该做点什么。”

当晚,林庄祠堂族谱微微一颤,一页无名簿上浮现出淡淡字迹:

>**“未知姓名,某城少年。因读《无名志》而行善。心光已续。”**

桃瓣飘落,盖住那行字。

就像三百年前,第一片花瓣落在“心光初燃”之上。

风起时,整棵桃树簌簌作响,仿佛在低语:

“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都记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