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案师傅后悔多嘴:“我,我只擅长面食。”
刘掌柜:“那也没见你做出拉面?”
白案师傅噎了一下:“——林娘子家的拉面肯定放了别的,不可能只是面和好醒发那么简单。要是能给我一块生面,我一定能做出拉面。”
“怎么不说去给刘娘子打下手?还给你一块生面。我用什么理由找林娘子要一块生面团?”刘掌柜越说越来气,“若是别人做出来你还没做出来,别怪我扣你月钱!”
第59章中秋佳节
四天后,小鸽子还没有适应新学堂——进了教室就盼望姐夫早点来接他,刘掌柜再次来到林知了家,不过这次没有带肉和水果,而是带来一盘面条。
林知了有点惊讶,但也不是十分意外,毕竟对面点师傅而言拉面技术含量不高。
刘掌柜:“我店里的厨子今天上午刚做出来。他跟我们签了死契,不会出去开店同你抢生意。今天我过来是想提醒你,日后我们会在食谱里加一道拉面。”
林知了:“加吧。你我的客人不一样,来我这里吃面的人不舍得去你那里,去你那里的人不会特意吃面。再说,你肯定不是放猪肉。”
刘掌柜打算放羊肉或者用鸡汤海鲜做面,一份最少四十文。正因如此他才敢见林知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林知了同他心有灵犀。刘掌柜认识她大半年,第一次对她由衷地倾佩。
林知了走后,刘丽娘忧心忡忡,“今天竹林酒家的厨子做出拉面,明日也许是别人,后天可能——”
林知了打断:“二嫂,丹阳县那么大,容得下五六家拉面店。”
刘丽娘停顿片刻:“要是十家八家,其中一家就在咱们南边,万松书院对面呢?”
林知了被问住,“你容我想想。”
晚上做菜,林知了看到大刀顿时想起被她遗忘的一种面。翌日上午,林知了去打铁铺定做一把刀削面用刀。铁匠不曾见过那种大刀片,但是他认识林知了,先前去店里买过肉夹饼,他认为一旦林知了拿出来用,定会有人跟风,于是这把刀做的很是用心还不收钱。林知了猜出铁匠的打算,请铁匠为她保密,即不主动说出。
铁匠寻思着有心模仿的人定会满城找铁匠,即便他不说对方也会问,便答应林知了。
这把刀拿回去,林知了叫薛二哥和面。薛二哥问:“你是叫我做晚饭吧?”
林知了:“和面。我和二嫂的手劲不够。”
薛二哥不信能有多硬,打算做好再与她理论。然而等他和好面团忍不住怀疑这面能吃吗。
林知了把洗干净的大刀片交给二嫂,叫她像削苹果皮一样削面,先削在案板上。薛瑜烧火,她准备煮面的菜。
此刻天光大亮,晚霞洒在竹棚下刺眼,是以林知了等人在店里。薛理和他小舅子也在,薛理看着他小舅子写今天学的字。
原本也有薛瑜一份,然而她写了一炷香就如坐针毡。林知了发现这一点叫她烧火。只因她考虑到薛瑜不爱读书,逼她读书只会让她心生厌恶,不如少量多次。
刘丽娘手巧,只是最初几下薄厚不匀,面团削掉一半她就找到感觉,最后几下削的面片大小相差无几。
刘丽娘终于明白林知了的用意,日后有人因吃够了拉面,她可以做这个面。林知了看到二嫂停下便问她感觉如何。
刘丽娘回答还要练几日,只因削的面不好看。林知了拿一把面摊开:“不用大小一样。不过你还是要练,我担心你把面条削人脸上。”
薛理拉着小鸽子去院里洗手,到灶台前停下:“前几日夜里你翻来覆去不睡觉,就是在琢磨这个?”
林知了点头:“如何?”
莫说刘德全服了,薛理也佩服:“娘子,你的脑子读书不行,在吃这方面,你在丹阳排第一,无人敢排第二。”
林知了佯装不快:“只是在丹阳?”
“哪日你把这家面食店开到临安府再说吧。”薛理说完拉着不爱干净的小孩去后院。
然而手刚洗干净,小孩就去找大花。薛理拉住他:“又没拴着大花,你不会喊吗?”
小孩停下:“大花,吃饭啦。”
薛理想问听得懂吗,大花从竹棚角落里跑出来。薛理找到大花的饭碗,薛二哥给大花盛半碗面,又盛半碗骨头汤和两块骨头。
大花的碗是粗瓷大碗,满满一碗吃完,它就趴在小鸽子脚边消食。小鸽子趁着林知了不注意,把他的荷包蛋咬掉一口,捂住嘴巴吐出来。
大花的脑袋被砸了一下,扭头看看什么砸它,闻一下就吃下去,完了还高兴地摇了摇尾巴,用它的脑袋蹭蹭小鸽子。
小孩自认为动作隐秘,其实林知了等人都看见了。可是小孩又没有慷他人之慨,林知了假装没看见。薛瑜见状也当没看见。
三日后,刘丽娘举起面团削面依然会掉到地上,林知了叫她歇两日,只因连吃几顿刀削面实在腻了。
傍晚,一行人出去用饭。
在炒菜和烧烤之间,林知了、薛二哥、薛瑜和小鸽子选烧烤。少数服从多数,还去先前过去的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