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一切,反应釜的主体算是基本可用了。
他指挥著孙强,把反应釜固定好,接上临时拉来的电源线和水源。又找来几个大塑料桶充当原料桶和成品桶,用耐腐蚀的管子连接起来。
几天功夫,就在这瀰漫著腐烂气味的废弃屠宰场里,一套极其简陋,却五臟俱全的润滑脂生產线雏形,竟然真的搭建起来了。
反应釜立在中央,旁边是原料桶,另一边是准备接成品的空桶。搅拌电机嗡嗡作响,虽然噪音不小,但运转平稳。加热夹套连接著临时水管,隨时可以通入热水或冷水。
李向前站在设备前,看著眼前的景象。
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在胸中涌动。这是他亲手搭建的,通往未来的第一块基石。简陋,粗糙,甚至有些可笑,但它能用。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依旧混杂著屠宰场特有的腥臊和消毒水残留,现在又多了一丝化工试剂的味道。
该进行下一步了。
他从带来的包裹里,小心翼翼地取出各种粉末和液体。这些都是他根据【基因图鑑】提供的【基础齿轮润滑脂配方】,结合现有条件能买到或提取到的原材料。基础油、稠化剂、还有几种关键的添加剂。
配方是现成的,但工艺流程需要摸索。实验室条件和这种土作坊环境天差地別。【破障之眼】虽然不能直接指导化工反应,但可以监测设备的细微状態变化,比如温度、压力波动,这能提供重要参考。
他按照自己反覆推敲过的改良工艺流程,开始第一次小批量试生產。
先將基础油倒入反应釜,启动加热夹套,缓慢升温。同时开启搅拌,让油液均匀受热。温度计的读数缓慢攀升,李向前紧盯著仪表,同时用【破障之眼】“观察”著釜內油液的温度分布和流动状態。
一切必须精准。
达到预定温度后,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几种粉末状的稠化剂和添加剂。每加入一种,都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
车间里只有搅拌器的嗡嗡声和液体流动的声音。
李向前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热,而是高度专注。每一步操作都关乎成败。前世的技术经验和这一世获得的知识碎片在脑海中交织、碰撞。
釜內的液体顏色逐渐变化,从清澈变得浑浊,然后慢慢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黄褐色。粘稠度也在不断增加。空气中开始瀰漫起一股独特的、混合著矿物油和某种添加剂的特殊“油香”。
几个小时过去了。
当反应釜內的温度降到指定范围,搅拌也变得均匀而稳定时,李向前关闭了加热和搅拌。
他打开反应釜底部的出料阀。
一股黄褐色的、粘稠的膏状物流了出来,落入下方的空桶里。
成功了!
他没有立刻去触碰,而是等待它稍微冷却。然后,他伸出手指,捻起一点。
细腻,油滑,粘附性极强。手指搓动间,能感受到那远超普通钙基或钠基黄油的润滑感和韧性。顏色虽然普通,甚至有些土气,但这內在的品质,绝对错不了。
这就是他依据【基因图鑑】配方,在这个破烂屠宰场里,用一台修修补补的二手反应釜,製造出的第一锅產品。
他的第一个“黑科技”產品,诞生了。
李向前看著桶里那黄褐色的润滑脂,缓缓吐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