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搪瓷厂的大门再次敞开。
周同和厂长几乎是小跑著迎出来的,脸上全是热切。“小李师傅!可把你盼来了!”
李向前身后跟著两个人。
刘虎腰板挺直,几个月车间歷练让他褪去了不少生涩,多了几分沉稳。
张峰则显得有些拘谨,这是他第一次跟著李向前出来接触“大业务”,手里紧紧攥著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眼睛好奇又紧张地打量著这个规模远超前进厂的大厂区。
周同和的视线在刘虎和张峰身上扫过,最后还是落在李向前身上,握住他的手。“走走走,会议室都准备好了!陈工,王师傅,他们都在等著呢!”
技术科的陈工,还有上次对李向前修理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王师傅,果然已经等在会议室。
客套话没说几句,周同和就直奔主题,手指敲著桌面。
“小李师傅,不瞒你说,我们厂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那两条老掉牙的隧道烧结窑!”
他语气急促,带著显而易见的焦虑。
“温控太差了!设定一个温度,实际烧起来忽高忽低,差个十几二十度是常事!一批搪瓷坯子进去,出来不是这边顏色深了,就是那边起了泡,废品率高得嚇人!”
周同和嘆了口气,指了指窗外远处隱约可见的两条长长的、冒著热气的建筑。
“而且那玩意儿,烧煤跟喝水似的,成本压不下去,厂里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我们自己也捣鼓过几次,效果都不行。”
李向前没接话,只是平静地看著他。
“我想先去现场看看。”
周同和立刻站起来。“应该的!应该的!陈工,王师傅,你们带小李师傅过去!”
一行人朝著烧结窑走去。
李向前示意刘虎和张峰跟上,自己率先走近,仔细观察窑炉的外壁结构、燃烧室的开口、烟道的设计,以及控制室里那些老旧得錶盘指针都在微微颤抖的仪表。
他的视野里,淡红色的数据流无声地浮现、刷新。
【烧结窑a段:保温层多处破损,热损失约12%】
【热电偶(编號a-03)老化,测温误差±15c,建议更换】
【鼓风机(编號a-1)轴承磨损严重,风量波动频率0。8hz,影响燃烧稳定性】
【烟道(b段弯头处)积灰堵塞,排烟不畅,內部压力异常】
【窑体(a段中部)耐火砖局部脱落,存在热量泄露风险】
他走到窑炉侧面一个观察口,透过耐高温玻璃,观察內部火焰的流动形態和热量分布。
橙红色的火焰翻滚著,热力瀰漫,但明显能看到某些区域温度偏高,而另一些区域则相对暗淡,热场分布极不均匀。
这混乱的热流让他想起了【基因图鑑】中解锁过的一种沙漠蜥蜴。
那种蜥蜴在极端环境下,会巧妙利用不同岩石的比热容差异和微小的气流变化,在岩缝中构筑温度梯度,精確调节自身体温。
或许…可以通过改造窑炉內部的挡火墙结构和烟道走向,引导热量更均匀地覆盖搪瓷坯体,减少无效热损失,提高整体热效率?
一个初步的构想在脑海中成型。
看完现场,重新回到相对凉爽的会议室。
周同和立刻递过来毛巾和凉茶。
“小李师傅,怎么样?这窑炉,有年头了。”
技术科的陈工已经在桌上摊开了一大堆泛黄的图纸,还有几本厚厚的运行记录本。
“李师傅,这是窑炉的原始设计图纸,还有我们歷次检修和尝试改造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