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起头,看著李向前。
“好!”
“小李师傅,你说怎么干,我听你的!”
接下来的几天。
李向前把自己关在王厂长那间勉强算得上办公室的小屋里,埋头整理材料。
桌上摊开的是各种记录,有修復1a616鏜床时的关键数据,有攻克非標轴承的草图和演算过程,还有新反应釜的调试参数,以及红星厂那份来之不易的正式採购合同复印件。
这些是硬骨头,是底气。
但他清楚,光有这些还不够。
必须把它们包装起来,用对方能听懂、愿意听的语言讲出去。
技术实力要讲,但更要突出自主创新、克服困难。
產品优势要讲,但重点是填补市场空白、替代进口。
红星厂的订单是最好的证明,必须强调其標杆意义。
解决就业更是关键,十几號工人,背后就是十几个家庭的生计。
他一笔一划地写著,儘量让文字简练、有力。
另一边,林薇也没閒著。
她拿到李向前整理的初步材料后,立刻开始了她的工作。
报社那支笔,此刻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她没有直接罗列枯燥的数据,而是选择了一个更討巧的角度。
一个濒临困境的小集体企业,如何在一位年轻技术顾问的帮助下,焕发新生。
一篇名为《老树新枝:前进五金厂的技术革新自救之路》的內参报导初稿,在她笔下逐渐成形。
文章以王厂长和老工人们的视角切入,描绘了工厂之前的困境与迷茫。
然后笔锋一转,重点讲述了李向前如何带来新技术、新思路,如何带领大家修復废旧设备,研发新產品。
红星厂的订单被巧妙地描绘成市场对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认可。
林薇反覆修改著措辞,每一个字都力求精准。
这不仅仅是一篇报导,更是一次精准的政治投送。
她拨通了一个电话。
“刘叔叔,我是小薇啊。”声音甜美又不失分寸。
“最近在关注基层企业改革试点的情况,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小典型,就在咱们区,前进五金厂……”
她没有直接要求什么,只是巧妙地將话题引向了那篇內参,並表示想请他这位主管领导“指点指点”。
电话那头,区宣传部的刘副部长笑了笑。
“哦?前进厂?有点印象……行,你把材料送过来我看看。”
放下电话,林薇长吁一口气。
第一步,成了。
两天后,一份装订整齐的內参,连同李向前整理的技术亮点概要,出现在区主管工业的孙副区长办公桌上。
孙副区长五十出头,戴著眼镜,作风务实,对浮夸风气向来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