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汴京食滋味枳柳 > 8人贩案(第2页)

8人贩案(第2页)

过了这么长时间,连偿金都落地了,还没等到最终的判决。

昨日他的上官尹大卿莫名心焦,召集大理寺众官员议事。议至半途,就收到了从审刑院那头传来的消息。

知院事递交的定案文稿,被官家一票否决。

众人当场哗然,这意味着人贩案只能不了了之。而当时送去的偿金,也成了给那些受害百姓的唯一交待。

刘评事当场破口大骂:“撮鸟。我就知道,那幕后之人胆敢在禁军跟前闹出那么大动静,故意推人下水给他的人制造逃跑的时机,摆明着胆大包天,有恃无恐。天杀的,气煞我了。”

尹大卿虽心有不甘,却无法忤逆官家的意思,只道:“刘评事慎言。既然此事已了,大理寺上下对人贩案不得再议。”

刘评事骂人的话语噎在口中,胸膛憋闷得厉害,夜里拉着沈寻,喝了半宿的酒,才缓过一口气来。

但这点酒水,于沈寻而言,不仅没叫他醉倒,反而让他一人清醒了整夜。他的胃疾也因此发作,只好大早起来,啃了两个酸馅包子,这才压下了满腹翻腾的酸水。

此时此刻,沈寻靠在桌案上打盹。

刘廉难得起早,推门看见趴在桌案上,身子薄得像一张纸的沈寻,不免又是一阵叹息。

旁人都觉得沈寻此人风光无两。

家中经商,打小坐拥金山。官家对他的才干又颇为赏识,年纪轻轻,就许他官至五品,还知任上了大理寺少卿,明摆着前途无限,多得是人想要巴结。

可他清楚,沈寻心里苦。

毕竟常人遇上什么事,可以大吃大喝,饮酒作乐,再难过的事情,吃喝一顿也就过去了。可沈寻不一样。

刘廉自太学起便与沈寻是同窗。他的父亲是八品官,因此他即便不是人中之俊异者,也能入太学读书。

作为太学里年龄最小的两个人,沈寻天资聪颖,而他却始终愚钝。因此太学里的娄博士总是拿他和沈寻作比较,抬一贬一,惹得他被其他同窗耻笑。

这事叫他暗中记恨起了沈寻,总和好友钟亦一道,对他施以捉弄。今日扔飞了他的亵裤,明日在他的书页上涂上油墨,诸如此类种种。

但沈寻每回见着,都只报以一笑。既不将此事告知司业与博士,也从不对他声色急厉,好似这些小打小闹,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这让刘廉感到更加羞恼。

他本以为与沈寻的关系会一直这么恶化下去,直到一堂课上,娄博士旧事重演。

沈寻不卑不亢地站到了他身前,掷地有声地同娄博士辩驳:“刘芒苟品性敦良,勤勉于学,虽天资不足,但后天亦非不能补。觅之学孔夫子之道,尚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娄博士传道授业,却不钻研其中道理。如此贬低门生,实非为人师表之态也。”

一番话把娄博士气得不行,当即告到了孙祭酒那儿。

沈寻也因这事被父亲拎回家中,关了三日的禁闭。等回到太学时,瞧着比先前更为苍白清瘦了。

刘廉当即携钟亦向沈寻道歉。

三人从此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好友,沈寻没有味觉这事儿,也成为了他们三人之间的秘密。直至沈寻前脚考上进士,远赴蜀地任一方父母官,钟亦后脚赴任苏州,独留刘廉一人在汴京。

后来沈寻在外十年任期满,得以升迁回京。刘廉第一个为他接风洗尘,得知他同样知任大理寺,更是喜出望外。

两人本欲在大理寺大展宏图,没想到第一个案子就碰上了审刑院的一票否决。之后一而再再而三,都是同样。

上有巨峰不可逾越,沈寻每回都做无用功,为此相当受挫。

他见多了民生疾苦,却始终无能为力,渐渐没了初返汴京时候的意气风发。他的日常,也从扎根在大理寺中,变成了钓鱼、遛鸟,活脱脱把自己养成了一个闲官。

那日去那受害者家中,也是沈寻提醒,叫他多说些难听的话,好叫他们不再对大理寺心怀期许。毕竟他比谁都清楚,期望落空是一件多么令人神伤的事。

想到这里,刘廉再一次暗叹了一口气。

天子脚下,有些事也不是他们想想,就能随之改变的。皇权摆在那儿,制度立在那儿,沈寻不过小小绯袍,有何能耐去撼天。

刘廉不忍打扰沈寻休息,蹑手蹑脚地转身离去,却没见,身后的沈寻在桌案下睁开了眼。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起身将案卷收纳于木匣中。又对着木匣沉吟良久,默默合上了盖子,将其归置于悬案柜中。

这日,他同尹大卿告假,带着小苑里爱说吉祥话的八哥鸟,在蔡河畔钓了一整日的鱼,一直到日头西沉。

而另一头的江知味,也备好了今日摆摊的一应所需。拉着平头车到桥边时,已有不少食客人手一杯香饮子,在老地方扎堆等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