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汴京食滋味枳柳 > 22鲜肉月饼(第2页)

22鲜肉月饼(第2页)

刚到马行街那会儿,看着琳琅满目的沿街商铺,江知味是计划着买一个便携烤炉的。但与凌花逛了几家陶器铺子,都没相中合适的。

宋时的烤炉大多圆底、敞口,上头架铁网,里头烧柴或是烧炭,与后世的烧烤架十分相像。像街边卖的旋炙猪皮肉、炙大骨,还有猪胰胡饼等,都是用这种烤炉烤出来的。

但江知味想买一个不仅可以烤饼,还能拿来烤饼干、面包、蛋挞甚至烤蛋糕的。这样的炉子需得像后世的烤箱那样上下环风,如此才相对好控制火候。

她们将马行街四周逛了个遍,都没有见到类似的烤炉,更因没人见过,无处定制。倒是偶然碰上了早前给她家修屋顶的泥瓦匠胡六,说是可以在她家院子里垒一个土窑。

先以黄泥糊出一个能将烤物包裹在内的厚壳子,留个足够宽敞的大门,再在泥壳子顶上挖两个风孔。用的时候,把土窑烧得滚热,然后熄了火,把烤物放进去,找一块木板子将大门遮上。

那热气打窑底起,再从顶上出风,很自然地便流通了起来,可不就是江知味想要的上下环风么。

江知味当场就拍板定下了,与胡六约定了明日午后来家垒土窑。

只是如此一来,怕是赶不上中秋夜做月饼了。虽然垒土窑只需要小半天时间,但要等这土窑垒好后风干,还需要八丨九日。

广式月饼是烤不成了,家乡的芝麻大饼也有点悬,最保险的就是退而求其次,改做能用铁锅煎出来的——鲜肉月饼。

鲜肉月饼在后世江南一带一度很流行,那神奇的咸甜口味,巧妙地俘获了男女老少的心。

但江知味从小吃甜月饼长大,渐渐地养出了习惯,第一回吃鲜肉月饼的时候,还颇觉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与她吃鲜肉汤圆、咸豆浆时的感觉如出一辙。大约骨子里藏了个念头,总觉得这些糕点类或是糯叽叽的吃食,理应与大量的砂糖为伍。甜嘛,就得甜的纯粹。

而那家鲜肉月饼不同,咸不到位,甜也不够,像在隔靴搔痒,吃不到人的心坎里。

第二回鼓起勇气换了家店尝试,味道终于够了,还挺浓重,还让她莫名体会到了这种咸甜并重的上头。原来问题并不出在鲜肉月饼身上,而在于那个做月饼的人。

想着想着,江知味有些手痒了。

她买了猪五花肉、麦芽糖、葱、姜等做月饼会用到的食材,添了些家里没有的花椒,以备不时之需。

又见街边果子行这几日多了许多新鲜水果,那店家还热情地同她介绍,都是应季刚上的。她便挑了几个价钱不那么贵、却十分水灵的梨子,在袖口上搓了搓灰,惬意地边走边吃。

至于街边小贩卖的那螯蟹,就是螃蟹,也是刚上市的,吆喝得震天响,着实吸引人。

要知道,秋天的螃蟹肉肥、膏满,无论是清蒸蘸酱油醋,还是做香辣蟹、肉蟹煲,再或是做成宋朝的名菜——蟹酿橙、洗手蟹,都是一件相当美的事。

然而价钱可怖,江知味饶有兴致地问了,拉下脸,扭头就走。

一只要一贯钱呐。吃不起,打扰了。

到家时正好正午。

两小只从周婶的杂货铺跑回来,一人手里举着一根周婶给的饧,在江知味边上跟前跟后。

很快容双也从院门进来,见江知味洗肉呢,就晓得今日又有好吃的。招了招手,把两小只叫来在怀里搂着,左亲一口,右亲一口,好似怎么都亲不够。

江知味一做起吃食来就挺专注的,没顾上他们,自个儿进灶房剁肉馅去了。

鲜肉月饼要选三肥七瘦的猪前腿肉,细切粗斩成石榴子儿大小。这样剁出来的肉馅儿不仅颗粒感十足,还软嫩吸汁。

加入盐、糖、少量酱油和她自个儿拿米酒焙的老火黄酒,使劲儿地搅拌均匀,再添一把淀粉,直到淀粉的颗粒与肉馅充分融合,继而下入小葱、香油、鸡蛋液,充分地抓拌上劲,搓成一颗颗蛋黄大的肉球。

原本还该添一味榨菜的。但宋时还没产出后世吃的斜桥榨菜,虽有其他盐渍做法的瓜果,但放下去总归影响口感。不如做个减法,省得口味混杂。

另做月饼的皮子。开水中下猪油和麦芽糖,迅速地搅化后,待其稍稍冷却加入面粉,揉成团后醒发个两刻钟,就出了那水油面。

还想月饼能层层起酥,便得将猪油与成倍的面粉混合,细揉慢搓,借手上的温度将其搓至软和做个油酥出来,再像捏包子似的和那水油面包至一处。

之后反复擀卷两次,直到那油酥与面皮相融成了饺子皮似的软软一片,将肉馅儿包进去,轻扯、慢抚,再用手压个扁,确保那皮子上没纹没裂,便能上锅煎了。

铁锅煎饼那可是江知味的绝活。

这阵子她比先前更有力气了。她将包好的十个小月饼都放进锅里,活像个钢铁战士那般,举着硕大的铁锅来回滚动、替月饼翻面。

外头容双还以为她在练铁砂掌,兴致勃勃地带着两小只过来看。震惊的同时,那肉香、葱香、猪油香经热锅一烤,幽幽地往她的鼻子里钻。

她深深地吸了口气,抬眼看锅里,饼子的表面煎出了油亮的琥珀色,侧边还奶白的地方起了将落未落的酥皮。

随着江知味抬手翻动,那酥皮被磕掉了薄薄一片,与旁的饼子相触,发出呲啦呲啦的声响。

容双口中顿时津液翻涌。

她难以克制地咽了口唾沫。这色香俱全的饼子,到底该有多好吃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