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月点头。
事实就是如此逆天,杂交水稻亩产最高能达到一千多公斤。
感谢袁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国人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她只是想早一步,让小荆大队的人不用再饿肚子,能每餐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走到南侧一栋楼面前,走进去,也没看到有人。
这里属于研究所,江晚月也不敢到处乱闯,干脆就站在这里守株待兔。
等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外头有一行人进来了。
几个人焦头烂额的声音传来。
“周教授,我走访了十几个大队,他们都不愿意试验新的籼型杂交水稻,说怕颗粒无收。”
“我走访的十几个大队也是同样的担忧,民以食为天,他们不愿意让粮食问题变得不确定。”
中间年长的老者叹了一口气:“现在是三月份,距离插秧还有一个多月时间,看能不能以农校名义买下一块地,开荒,再……”
“何必这么麻烦?”一个清雅的声音响起,“才一个月时间,能开多少荒出来,而且荒地不肥,影响水稻收成,到时候也会影响试验数据。”
周教授抬头,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过来。
试验田
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各省共同研发,终于将高产杂交水稻研究了出来。
去年将难关一个个克服了,今年便决定大面积试验种植,一是进一步收集数据,二是为明年的全国推广做准备。
只要他们需要,国家就可以下政令,让下面无条件配合种植试验田。
但,他们不想强人所难。
不管什么事,总得自愿才行。
所以一个一个大队走访劝说。
可是结果不尽人意。
周教授是湖省这边杂交水稻项目的总负责人,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他看向走来的江晚月:“你是?”
“教授您好,我是连湖县红旗公社小荆大队的副支书。”她拿出证明自己身份的条子,“我有一次看期刊时得知国家正在大力研究增产杂交水稻,听说农校今年要种植试验田,不知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周教授看了一眼大队的批条,确认眼前这个年轻女人的身份之后,他这才开口道:“连湖县距离省城一百多公里,你们是专门为了这个事来的?”
江晚月笑着开口:“我就是过来碰碰运气,如果农校能选中我们小荆大队,那将是我们大队的荣幸。”
周教授如实说道:“国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杂交水稻号称亩产增倍,对许多人来说,像是天方夜谭,他们不信任,处在观望之中,所以不愿意参与第一批试验田,你确定小荆大队要参与试验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