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太夫人的礼物,汤婵自觉需要尽职尽责,转天就来到解瑨的书房,兴致勃勃地给三姐弟布置“教室”。
一进书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大书架,足有四个,上头摆满了书籍。而这只是家中一小部分藏书,书房隔壁的三间房间都被打通,专门作收藏书籍之用。
汤婵让人在房里添了三张书案,再备好笔墨纸砚等用具。书房占地很大,又因书案是给孩子用,比正常书案的尺寸高度要小一些,故而哪怕多了三套桌椅,房间依旧不显逼仄。
她在这里布置房间,解瑨在隔壁藏书的次间找书。汤婵收拾好之后看他一直没有出来,便转进隔壁寻他。
她凑到解瑨身边,“在找什么?用不用帮忙?”
解瑨正在对着手中一本旧书出神,听到汤婵问话才回过神来,“没事。”
汤婵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书,“这是什么?”
解瑨将手中的书递到她面前,“是父亲和大哥治经留下的札记。”
汤婵伸头瞧了一眼,但没接,解瑨就把它放回了原位,“当年备考,多亏有了这些。”
解家父兄都是一甲,留下的心得注解自然极为珍贵,解瑨年纪轻轻能于科举中试,除了自身天资聪颖,跟这一大书架的笔记也分不开。
说来当年逢遭大变,若不是从父兄的这些遗物中获得了抚慰和激励,年少的解瑨怕是不太容易撑过来。
汤婵看到他眼底露出怀念之色,静静地陪他站着,没有出言打扰。
直到解瑨从回忆中抽身,汤婵才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现一般,问道:“以后我能从这里拿书看吗?”
感受到汤婵的用心,解瑨眼底柔色一闪而过,“自然可以。”
他领着汤婵逛起藏书阁,低声同她讲解书籍的分类以及如何存放,以便于日后寻找。
汤婵随着他走在书架间,瞥了一眼掩在袖口下二人牵住的手,挑了挑眉。
看他故作正经讲解的模样,汤婵轻轻一笑。
*
“小少爷,该起了。”
清晨,姜妈妈撩开床帐,柔声将躺在床上的小人儿唤醒,“今日要上学呢。”
叫了两声,解桓迷迷糊糊睁开了眼。
上学对他来说是件新鲜事,更不要说是跟两个姐姐一起,解桓昨晚兴奋地半天没睡着觉,然而此时听到上学两个字,解桓还是一下子就清醒过来。
他立刻爬了起来,积极得不得了,“上学咯!!!”
姜妈妈眼神柔和地应是,服侍他洗漱穿衣,最后带上一只装了各种文具的小书箱,领着他先到汤婵房里请安用膳。
到门口时正巧遇见同样来请安的徽音和佳音,三姐弟一同进了屋。
汤婵惯例睡了个懒觉,刚起身不久,见几个孩子来了,便吩咐下头传膳。
徽音小声问:“不等父亲吗?”
汤婵笑道:“他起得早,已吃过了,咱们不必管他。”
解瑨是那种天生精力旺盛、睡眠时间短的人,汤婵的作息比解瑨晚一个时辰,刚好跟睡眠时间更长的三姐弟同步,一般汤婵吃早饭的时候,解瑨或者早已出门,或者已经在书房做事了。
姑娘都是贴心的小棉袄,时时惦记着老父亲,听了这话,徽音才放心地跟众人一同用膳。
等菜上齐,解桓看了一圈,很快扁起了嘴巴。
“母亲,”他可怜巴巴地看向汤婵,“我想吃肉。”
因着还在孝期,桌上没有一道荤腥,全是素菜,解桓已经几个月没吃到肉了。
汤婵也想,但是不能。她回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给解桓夹了一块豆干,哄他道:“回头就让厨子给你做。”
解桓期望落空,满是失望地把豆干塞进嘴里。
其实解家的厨子手艺上佳,素食做得新鲜可口,只不过太久不沾荤腥,身体每个细胞都会发出吃肉的呐喊。解桓虽不再闹,但吃了小半碗饭就说饱了,徽音跟佳音很懂事,从来没有提出过不满,但这么久茹素下来,饭量也不自觉地比之前少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