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桓的假期一晃而过,汤婵履行诺言,亲自把他送回了书院。
之前说过,翰川书院是天下四大书院里唯一一个作风不太简朴的。书院位于京城附近的昌平县内,院中绿树成荫,建筑大气华美,周边有诸如食肆书斋等各类店铺,十分热闹。
除了解桓,同行的还有要一起入学的程徵。他拒绝了汤婵的陪同,自己拿着解瑨的荐书找到了当值的先生,办理入学相关的事宜。
一切比预想的还要顺利,老先生本来对程徵这个关系户态度平常,可看完信、考校过程徵以后,老先生直接把当值的任务委托给自己的一个学生,自己则亲自带着程徵溜达了一圈,还将他介绍给同僚。
程徵挨个恭敬问好。
这些教书育人的老爷子们就没有一个不喜欢好苗子的,众先生们见猎心喜,差点逮着程徵将所有能考的都挨个考一遍。
好不容易从包围中脱身,程徵抹了一把汗,出来跟汤婵汇合。
见程徵果真自己搞定了一切,汤婵放下心来,不再担忧他未来在书院的生活。
“学业固然要紧,但身体是最重要的。”汤婵不忘叮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然搞坏了身体是得不偿失,听到了没有?”
程徵来书院之前很是紧张,前些天一直在废寝忘食地看书,学起来那股疯劲儿看得汤婵心惊,跟程徵谈过一回才算好一些。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记得了。”
汤婵又摸摸解桓的脑袋瓜,“你也一样,有事就送信回家,不要自个儿憋着闹别扭,嗯?”
“才不会!”解桓别别扭扭应道。
汤婵一笑,“好了,进去吧。”
她对着两人挥挥手,目送他们进了书院。
*
转眼进了八月,解府上下突然陷入到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
几个月前皇帝下旨,加开恩科以庆贺立储,大房的解桢便要在几日后下场考秋闱了。
汤婵送完解桓和程徵回来,就着手将府里能见得着图案的地方全部换成了跟金榜题名有关的纹样:喜鹊桂圆寓意“喜报三元”;鹭鸶莲花寓意“一路连科”;蟾蜍桂花寓意“蟾宫折桂”……
解瑨眼看着汤婵摸出来一个绣着两只螃蟹和芦苇图案的荷包,要往他的腰间挂螃蟹有甲,两只螃蟹和芦苇组合起来便是“二甲传胪”他有些无奈地任汤婵折腾,“考试考得是平日积累,哪是这些东西能影响的?”
汤婵也不嫌他扫兴,笑眯眯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取个好意头嘛。”
看她兴致勃勃的模样,谁又能想到,她也曾是一个在高考时对养母穿红色旗袍加油助威的行为感到无奈的倔强少女呢?
时间还真是改变人啊……
八月初八,解桢提着考篮走进考场。
秋闱一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在小小的考号里煎熬了一共九天之后,解桢蓬头垢面双目无神地出了考场,回家倒头就睡。
秋闱期间,考生吃喝拉撒睡全在那一间小小的考号里,试一考完,每个人跟脱层皮一般。
小于氏心疼不已,忙张罗着厨房给解桢做好东西补一补。
十多天后,金桂飘香,解桢总算恢复了往日的周正俊朗,放榜的日子也到了。
汤婵来到小于氏的院子,跟她一起等看榜的小厮送消息回来。
刚迈进小于氏屋里,正巧碰上小于氏将一只碗放到身边一个小丫鬟端着的托盘上。
屋里弥漫着一股药味,显然小于氏刚刚是在服药。
汤婵一惊,“你这是身体不舒服?”
小于氏没料到会被汤婵撞见,她动作一顿,到底说了实话,“……这是生子的方子。”
汤婵哑然。
小于氏嘴角带上一丝苦涩的笑,“叫小婶婶见笑了。”
前些日子,金姨娘诊出了喜脉,小于氏欢喜的同时也更加焦虑,求子之心愈发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