琇莹不能替康熙做主,至多只能说到这里。她甚至想,这事儿就该是太子与康熙父子俩一起商量的。
这是大事,关系到现在和将来的□□面,太子涉事其中,应该让太子知情,甚至要和太子商议。
康熙先前尚未想到,现在听见琇莹说起,才猛然想起来,确实是应当要找太子来商议此事。
太子如今还没有当差,但康熙有时候处理政务时,也会让太子跟在身边看一看学一学。
培养一个储君,没有比让人跟在帝王身边更好的教育了。
哪怕是跟在师傅身边再学十年,也不如跟在康熙身边学一年的效果。
这倒不是琇莹的意思,也不是琇莹影响的,更不是琇莹提出来的,是康熙自己这么想着这么做的。
康熙也是这两年才觉得应当这么做的。
太子跟大阿哥之间,也没有变得多好,但是确实是因为太子的一些举动,让兄弟两个的关系比从前多少有些不一样了。
尤其是大阿哥,没有那么的‘独’了。
康熙想着,大阿哥再有几年大婚,大约也是可以去办差的时候了,甚至不到大婚的年纪,就已经可以交托差事慢慢的历练起来了。
等大婚后再出宫去住着。
太子住在东宫里,皇子们一个个的都有了差事,太子要还是在书房里读书,那像个什么样子呢。
太子到了年纪也是要大婚的,大约也就定在十六七岁的样子,或者晚一点,但不会很晚。
康熙考虑,不能在这上头叫皇子有差距。
等皇子们办差,太子还在读书,难保不会有人有什么想法。
康熙就做了这个决定,时不时的叫太子跟在身边,这是让太子提前接触政务,也让以后办差了的皇子知道,太子是绝对的储君,因此不该有的幻想就不要有。
太子储君的地位肯定是不可动摇的。
太子是知道外头这些动静的。琇莹当初就没有瞒着他。
因为事情涉及到从前的旧事,还有仁孝皇后与承祜阿哥,更有纶布的事情在里头,琇莹就与太子说的明明白白了。
事情一旦有什么进展,也会将消息同步到太子那里,让太子心中有数。
太子来的时候,就已经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早年的时候,太子还小,若是知道了这些事情的真相,必然会有极大的心绪波动,恐怕还会同当初似的,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找人问个清楚明白或者怎样。
如今与自己玛法,寂照和尚通信多年,自己又学了很多的东西,成长了几年,又在琇莹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安全感。
和六阿哥感情好,又极其喜欢七阿哥。
他心里对自己亲额娘还有亲哥哥的遭遇,那份痛心就维持在了一个比较恒定的状态上。
是非常的痛心难过,但是还可以控制自己不乱来。
还是比较理智的。
太子其实是个很重情重义的孩子,对从未接触过的亲额娘和亲哥哥都是感情很深的,但是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是多重的。
坐在自己阿玛对面,瞧着阿玛眼睛里的痛彻,太子忽而就意识到,在这个世上,如果说一定有什么人能和他感同身受的话,那就是汗阿玛了。
或者,还能加一个玛法。
玛法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可能事件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但是内核是一样的。所以,玛法一定能深切的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情。
玛法当年,比他们还要难上许多呢。不然的话,局面又怎么会逼迫的玛法遁入空门呢?
太子自己想,他要比玛法当年幸运许多了。
就连老祖宗,不是都改变了不少么。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
要是没有皇贵妃,宫里绝没有这样大的变化。
这些倒是不至于在这时候说,太子也就是心里想一想。要紧的还是现在,现在该怎么处置这件事。
康熙问他的意见。
太子瞧见皇贵妃对着他微微颔首,太子心里就明白了。
太子想了想,道:“儿臣想,这是大*事。没有轻纵的道理。若想处置,其实也没有什么难的。只是要稳住朝堂之上,各位大人的心思。还有几个勋贵家里的情绪。若是不会影响朝局,一切都照旧,但也不会让人觉得汗阿玛是没有处置,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