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代,孩子们读书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在老家时教姐弟几个读书的柳老先生年纪大了,不愿离开故土,并没有跟来京城。
这对徽音佳音姐妹俩来说影响倒不大,她们离京之前是在陆家女学就读,回来之后直接插班继续便可,解桓却需要一个新先生。
“不必再t?请先生,我打算把桓哥儿送进书院上学。”解瑨说道,“柳老先生辞去之前,曾写了一封荐书,推荐桓哥儿去他曾经担任夫子的翰川学院就读。”
翰川书院……汤婵一怔,有些惊讶地道:“那家书院离京城不近吧?你是打算让桓哥儿寄宿在书院?”
解桓年纪那么小,真的可以撒手不管?
“书院有规定,八岁以下的学生允许带一名书童照顾生活。”解瑨解释道,“过了八岁,也该学会自理了。”
他的语气理所当然,汤婵了然之余不由感慨,解家这样的家风,是绝对不会养出废物的。
“书院里也有武艺课吧,”汤婵这才想明白,“怪不得当初我想请林师傅跟着回京,你没有同意。”
翰川书院是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有不少名师在此讲学,吸引了不少学子来此就读。与天下其他设于山林胜地的书院不同,翰川书院坐落于繁华市井之中,学生也多以富家子弟为主。他们不止要读书,还要修习君子六艺,虽然因为不像其他三大书院一样招收很多寒门学子,而被人诟病是“权贵书院”,但不得不说,翰山书院的学生们会更加全才一些。
解瑨颔首道:“我已经给山长下了帖子约好了时间,过些日子便送桓哥儿去就读。”
“嗯,书院里同龄人多,倒比家里要好。”汤婵没有反对的道理,“只书院是个陌生的环境,而且不能时常回家,你儿子是个暴娇性子,跟他沟通时还是得注意些,不然把他弄得厌学便不好了。”
解瑨疑惑,“……暴娇?”
他品了品,联想到解桓的性格,莫名就理解了这词的意思,哑然的同时又有些想笑,“好,我知晓了。”
汤婵点了点头,既然亲爹心里有章程,她这个继母就不必多管了,让父子俩自己沟通去。
二人就此歇下不提。
第二天德音不能按照计划前来,汤婵日程空出了一天,便叫人去探望一下自己的琴艺师傅冯娘子,问问她有没有空过来,约定一下日后的课程安排。
然而还没等回冯娘子,宫里先来了人传皇帝口谕,说得知解瑨回来,叫他进宫去面圣。
汤婵便指挥着众人把解瑨拾掇体面。
男人一身绯袍,笔挺而立,姿态沉默又从容。过了三十岁之后,解瑨身上少了年青时的锋芒毕露,多了成熟男人的沉稳厚重,整个人像一把收鞘的刀。
汤婵满意地点了点头,走上前帮他挂上玉佩,在他耳边低声道:“等会回来先别换衣裳,嗯?”
解瑨一听就知道这女色鬼打什么注意,他深深看她一眼,“那你今日可别讨饶。”
看着他的背影,汤婵愣了半天才回过神,随即没忍住勾起嘴角。
还真是长进了。
“夫人,冯娘子到了。”
等解瑨走了,双巧进来禀告道。
“快请进来吧。”
汤婵收起思绪,转头见双巧欲言又止,“怎么了?”
双巧叹了口气,“冯娘子的状况,怕是不太好……”
*
一个多时辰前。
南城一座小院,昏暗的房间里,一阵虚弱的咳嗽声响起。
一个小小的身影端着熬好的药走进房里,小心翼翼地来到床榻前,“娘,该喝药了。”
冯纨挣扎着起身,就着儿子的手,一点一点把药喝了下去。
只是喝药,她便出了不少汗,程徵将药碗放在一旁,拿出帕子给冯纨擦汗。
“徵哥儿,娘这个身子,怕是不行了。”冯纨虚弱地靠在床上,从枕下拿出一块玉佩递给他,“你拿着这个,去……”
“我不去!”
她话还没说完,便被徵哥儿打断,“我就是爹的孩子,不是什么侯府的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