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出身摆在这里,汤母不打算让她高嫁,周边县城里家境富庶的乡绅人家最合适。
对这样的夫家来说,与其让春分读书,倒不如多教导她女红庶务更实用,故而汤母之前没有考虑过读书这件事。
汤母看了春分一眼,孩子还在,汤母不好在她面前直说她的亲事,但汤婵大概能猜出来汤母的想法。
她说道:“给春分请个女先生吧,不管以后怎样,人还是要识字,不能做个睁眼瞎。”
“这……”汤母看向春分,却见春分罕见地露出了高兴之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我……能识字了?”
汤婵笑道:“是,你愿不愿意?”
“我愿意!”春分赶忙大声道,“多谢大姐姐,多谢母亲!”
对她们这样的乡下孩子来说,读书是极为神圣的事情,在她原先生活的宁安村,只有家境最富裕的男丁才有这样的机会。
如今同样的机会摆在春分面前,她又怎么会不激动得失态呢?
汤母见春分欢喜的模样,表情不由一缓,也就决定随孩子们的意,“那我明日就让人去打听先生的事。”
说话间,丫鬟把汤母的药端了上来。春分赶忙接过药碗,亲自为汤母奉药。
这孩子话不算多,但极为懂事,刚刚用晚膳时,汤婵就发现春分记得汤母的所有喜好,细致妥帖的程度连汤婵都自愧不如。
汤婵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不知道这孩子得知汤母想要过继是什么想法。
家里突然多一个人分享亲人,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
等要散的时候,汤婵找机会旁敲侧击了一下。
却听春分道:“村里头没有男丁的人家是要被欺负的,母亲过继,也是找个兄弟为我撑腰,我又怎么会反对呢?”
汤婵语塞。
但她也知道当今世情下,春t?分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汤婵一时不知该喜还是该叹气,不过,至少孩子心里没有情绪就好。
……
第二天一早,夏氏便带着汤传铭来求见汤婵了。
“您来了,怎么都不跟我们说一声?”夏氏笑容满面,热情地道,“总要给您接风的呀!”
她推了推身后的男孩,正是汤传铭,“快给你大姐姐问好!”
汤传铭有些拘谨,但恭敬地行礼,“见过大姐姐。”
汤婵的目光定在汤传铭的脸上。
见到真人的那一刻,汤婵一瞬间就全明白了,为何汤母会如此反常地亲近一个孩子。
面前的小男孩,五官竟跟汤父长得有七八分相像。
汤婵之前只见过汤传铭一次,那是她出嫁不久,差不多四五年前的时候。那时候孩子还小,没有长开,汤婵根本没注意,谁能想到,这孩子长大之后竟然跟汤父越来越像。
“快起来吧。”汤婵收回视线。
汤传铭小小地松口气,“谢大姐姐。”
“传铭快来,”汤母就像天下所有疼爱孩子的母亲一样,笑着招呼汤传铭,“我叫厨房做了莲子汤,快来尝尝。”
面对汤母,汤传铭显然没有面对汤婵的拘束,他一边用莲子汤,一边笑着答汤母的问话。汤母专注地看着他,目光里不止有慈爱,还有藏不住的怀念。
汤婵静静看着这一幕,觉得事情有些难办了。
汤母显然是把这个孩子当成了慰藉,才想要认他做儿子。
这要她怎么阻止?又怎么能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