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眼皮都没抬,语气是少有的干脆利落:“看不清就得戴,不碍事的。”不等妈再开口,她推着妈往烟雾缭绕的灶房走,“烧火去!”又轻轻推了我一把,“自己收拾下床”那语气,像是在老家才有的、带着点熟稔的自然。
灶房里传来柴刀剁骨头的沉闷钝响。我瘫坐在冰冷的床沿,骨头里透着乏,心里却奇异地感到一丝安稳——在这里,姐姐紧绷的弦似乎松了些。
夜里,姐姐抱着厚实的被子挤进来。
“盖好点!老家可没有空调。”她俯身,几缕带着寒气的发丝拂过我鼻尖,痒痒的。
两床厚棉被隔在中间,她在枕头上轻轻笑起来,声音在黑暗里显得格外放松:“记不记得?小时候……嗯,有次晚上害怕,钻进我被窝……像个小暖炉似的……”
“哪有,瞎说……”我像只受惊的蜗牛,猛地往温暖的被子里缩,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
这一刻,那个在城里永远行色匆匆、眉头微蹙的姐姐,仿佛回来了。
过年那几天,除了叔叔婶婶像闷葫芦,别的亲戚的嘴像开了闸的洪水:
“咋离了?男人不行?”“孩子呢?没带回来?狠心!”“这些年忙啥呢?”“还不找下家?舅妈给你相看一个!”
尤其舅妈那大嗓门,震得屋顶陈年的灰簌簌往下掉。实在听不下去,心口像塞满了雪,我“哎哟”一声蹲在门外的雪地上:“姐姐!我摔了!”
姐姐循着我的声音快步跑出来,带着风,看见我在地上脸色骤然一变:“摔哪了?姐姐看看!”声音里是真切的紧张。
“没……”我臊得慌,“我……我就是听不得他们那样说你……”
“小川!”她声音很小,作势要拧我耳朵,眼底却闪过一丝带着点嗔怪的亮光,转身作势要回屋。
“姐姐!别回去行不?”我一把死死拽住她单薄的袖子。
“笨蛋,”她掰开我冰冷的手指,脸上不再是城里那种硬邦邦的面具笑,而是带着点无奈的真实,“姐姐没事的。”她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像小时候哄我一样,最终还是转身,但步伐似乎没那么沉重了。
我知道,她是怕被人戳脊梁骨,说我们家没规矩。
这破村子,面子比命金贵。
我明白她这些年为啥不回来了。
那几天,她脸上的笑容虽然仍像一层浆糊糊着,但偶尔会卸下,露出底下真实的疲惫或一闪而过的轻松。
直到我快被这混杂的气氛憋得喘不过气,刚熬到初五,天还没亮透,我们就跟着返城的人流,回到了S市那个相对安静的地方。
开学了。
黄昏的教室像口炖着甜腻胶水的锅,珍珠奶茶的香气黏糊糊地飘着。
我趴在结满冰花似的白霜的窗玻璃上,看外面模糊的人影追逐打闹。
电脑音响播放着听不懂的歌,鼓点轻轻敲击着空气。
真想来场老家那样的大雪啊。把所有人都冻成冰雕,把一切都覆盖在纯净的寂静里。
他们热火朝天地聊漫展、新游戏。我低头,指甲一遍遍抠着校服拉链。转来这么久了,我像个生锈的螺丝,拧不进这台热闹的机器。
沉默或许最省心。
贾艳递过小纸条:周末密室?游乐园?
我都捂着肚子推了。那些人里我就只认识她。还有口袋里那几张薄薄的钞票,也实在张不开嘴问那个永远在奔波的姐姐要。
推了几次,她就不再递纸条了。只是偶尔,一个独立包装的小面包或者几颗奶糖,会悄无声息地滑到我冰冷的桌角。
是我自己砌了这堵墙。是我自己赖在过去的阴影里。他们伸过来的手,都被我一根根,冰冷地掰开了。
姐姐也像上了永不停歇的发条。餐桌上,粉红色的便利贴排起了长队:
“牛奶,记得热一下”
“钥匙在消防箱后面”
“早饭钱在左边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