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早,天刚蒙蒙亮。
苏冶睁开眼时,屋子里已经没了李三的人影,她想起了什么,忙拿起墙边篮子里的布包,三步并作两步往屋外跑去。
说来也巧,李三还未走远,背影尚在来时的小径处晃动。
“等等!”
苏冶一边高喊,一边快步追赶到。
听到身后动静,李三顿住脚步,转身就见苏冶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还攥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喘口气儿先。。。“”苏冶扶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
李三也不催促,就这么静静等着。
待气息稍匀,苏冶将布包往他手里一塞:“备了些干粮,路上垫补垫补,你若是辟谷,赏给路边乞儿也罢。"
话音刚落,还没等李三说话,苏冶已经转身,背影渐隐在晨雾中
——
回屋后,苏冶径直去找了王寡妇。
王寡妇闺名王喜,本有个恩爱的丈夫,两人日子过得也算和美,只可惜那人后来折在了战场,一儿半女也没留下,只余下王喜一人。
此后村里不少泼皮惦记,欲要吃她的绝户,她索性搬到了村西头的偏僻处,离村子里的人远了,倒是离苏冶这个两年前刚搬过来的外人成了近邻。
苏冶到王喜家里时,正赶上她烧火起灶。
瞧见苏冶,王喜开口问道:“吃了没?”
“没,蹭你的。”说着,她随手拎起个小木墩,坐下后捡起了把柴火塞进灶膛。
王喜菜刀剁得噔噔响 “曹经的事情办得怎样?”
“说是还需要三个保人,教我今日酉时去化陂口的茶肆画个文书。”
王喜刀锋一顿,转身瞪眼:“不对劲儿,当年我走这路子可没这讲究。”
苏冶面色不改道:“战场上折了的人,真真没了,板上钉钉,我这儿全凭一张嘴,自是有些难办。”
王喜蹲到她跟前,压低声音:“我陪你去,好歹有个照应。”
“若那姓曹的存心刁难,多你一个不过多遭份罪。”苏冶拨弄柴火,“安心待着吧。”
王喜看她这般,知道犟不过,也不再多言。
她知晓苏冶的脾性,为人爽利,做事情也看实处重结果,对熟人,嘴上不客套,遇事却靠得住。
想着,她便对苏冶说:
“那你多留个心眼儿。”
苏冶笑笑:“自然。”
——
饭毕,苏冶正要走,王喜忽地拽住她,塞来一只钱袋。
“这是?”苏冶诧异道。
“前番你托我卖的物件都出手了,这是你的份。”王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