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冶掂了掂钱袋,眉梢一挑:“多了吧?”
王喜道:“手艺是你的,自然你拿大头。”
苏冶没有推辞,只是拉开钱袋的抽绳,取出一把铜钱,塞回王喜手里。
“快交粮了,你给自个儿再留些,剩下的都是我的。”
话毕笑着拍了拍钱袋,大步离去。
王喜望着她的背影,摇头轻笑。
——
一年前她刚搬到这里时,认识了苏冶,俩人家里没男人,日子都难过。
不想没过多久,苏冶扛着个麻袋上门,里面装着些铁锹,问她认不认识人,托她找门路售卖。
王喜在曹家村这么多年,多少有路子,帮苏冶牵线镇上的朱记铁铺,竟分得不少银钱。
后来那铁铺的朱老板找到她,说这东西品相好,想加价买方子,苏冶却断然拒绝。
那铁铺老板没法子,便想着向高价苏冶讨来做这东西的方子,苏冶却是不愿意卖,也不愿多说原因。
王喜晓得她是个有主意的,便不再问,只替她周旋,既不断财路,也不惹祸端。
如此一年下来,苏冶攒下来不少体己钱,王喜也跟着得了实惠。
——
日中,化陂口茶肆。
苏冶独坐在方桌前,看着曹经一派悠闲地姗姗来迟。
“李家娘子来得早。”
寒暄后,曹经落了坐。
苏冶朝他身后逡巡一圈,“大人不是说有三位同乡。”
曹经抿了口茶,皱眉搁下茶盏,欲言又止道:
“这三位……唉”
苏冶心下懒得与他虚与委蛇。
“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曹经装模作样看了她一眼,而后偏头叹道:
“本是与这三人说妥当了,今日不知怎的,一概推脱不愿来,我思前想后,怕是……”
“怕是得使些银钱疏通。”苏冶替他接了难为话。
曹经脸色变了变,却不似刚才拧巴,声腔嘹亮了几分。
“这话说得,乡里乡亲的,事情还没办成,谈论这些伤了和气。”
曹经轱辘话乱冒的时候,苏冶已将备好的钱袋拿了出来。
“这里有五百文,劳烦大人到县里置办像样东西,代我引见。”
曹经见着钱袋,不再推辞,反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