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来吧。”
她走上前,拾起一捆干草,同些木炭灰一齐铺到的炉缸底部,紧接着又断续上了些秸秆枝。
检查好连接鼓风箱的管道后,苏冶用火折子点燃了火把,送到了干草堆里。
“现下只是起炉,风力不必太猛。”
苏冶走到木质的风箱旁,看向小白,“这个得由你来。”
“这同那日见到的不大一样。”小白道。
苏冶点了点头,“这是我新做的,不仅省力,风力也能大上许多。”
她指向露在箱外的拉手,“这个叫韛。”
“同我的间隔一样,来回推拉便可。”
苏冶简单做了示范,小白很快便上手了。
有了风力鼓动,炉内的火烧得更旺了些。
“这鼓风的瞧着确是比那日见得省力些许多。”杨千看着新制的木风箱说道。
那是自然,这种活塞原理的风箱比这炉子往常用的皮质橐囊要进步许多,通风管的吹风口装有一个活门,当韛向前推时,空气推压让活门向后关闭,空气便从吹风口出来,若是向后推,则刚刚相反,由此形成了风力的交替。
但他们不知道,这并不是苏冶的主意,而是前人的智慧。
在她前世的时空,明崇祯年间时,这种风箱已经有了范围不小的应用,不知当下其他地方的鼓风技术推广到了何种地步。
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哑沟在各方面是大幅度落后于外界的。
在小曹村的时候,她曾不止一次去过县里做些调查,拿同她有过小生意交集的朱记铁器铺子来说,她只看一眼成品,便知那是二步操作法炼出来的熟铁,得先用铁矿石炼得生铁,再将生铁炒炼成熟铁。
但据她那日的观察,哑沟用的仍是块炼法,用铁矿石和矿砂直接炼的熟铁,属于一步操作法,炼得的熟铁要次上许多。
当然,块炼铁也并非没有好处,它含碳量低,故而性能柔软,在锻造器物方面还是有些优势的。
炉子里的火势稳定后,苏冶开始添些细些的木柴,之前的干草和秸秆枝只起引火的作用,要让热量更大更持久,还是得用木柴。
待火势稳定些后,苏冶道:
“这风箱我们轮着来,炉温我盯着,到了时候便能加料。”
说着,她走到小白身边。
“我来吧,那会儿挑拣矿渣你们也忙活了一会儿,先去找些水喝。
小白手下未停,只道:“半个时辰后吧,你们先去歇息会儿。”
杨千见状也开口道:“你刚既已叮嘱过,便和王妹子先去歇息,这里我们兄弟几个看着就行。”
来人聪也跟着应和道:“你只管出主意就行,这干活都是我们男人做的事情,你们女人又没几两气力。”
苏冶没有反驳,来人聪的话听着有些大男子主义,实则苏冶是有几分认同的,术业有专攻,她没必要以己之短搏彼之长,发挥她的优势便可。
但她得盯着火候,不能离开,便对王喜道:“你先回去歇息会儿,晚些再来,顺便帮大伙儿打些水。”
苏冶这么说,王喜也没有推辞,收起几人落在地上的水袋便离去。
此刻晨间的凉意已全然散去,午时的燥热微微有了前兆,炉中木柴燃烧嘶嘶声逐渐剧烈起来,苏冶站在高炉前,隐约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前世,阴冷的地窖里,也是这样大小的高炉。
但此刻的炉子是热的,有温度的,上面没有覆盖陈旧的灰尘,此刻她真正处在它的时代,同它一起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