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线不可再生。”沈南星据理力争:“南城剩下的优质岸线本就不多,这块地能做出亮点,就能成为城市名片。”
靳杨则在一旁适时补充,说兴南和政府合作已深度绑定,这个项目已列入市文旅局的重点工程,机会难得。
。。。。。。
两个小时后,会议室门开,沈南星点头哈腰地送走了几尊大佛。
一扭头,他立刻换了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想要伸手去勾靳杨的肩膀:“走!”
“老规矩,你先拟,我再给你改。”靳杨像是猜到他下一步动作,顺势站起来,敛了敛面前摊开的项目资料,“现在还不是用到晶扬的时候,改完你那边的我们内部再进行详细评估。”
“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咱今天吃顿好的去!”
“三楼食堂简单吃点,晶扬下午有会。”
他只好不情不愿地跟靳杨下楼。
去年年初,兴南的食堂被他改得天翻地覆,从川渝的红油抄手到潮汕的牛肉粿条,全国各地的招牌吃食几乎都能在这儿找着影子。
说起来,起初不过源于靳杨的“无心之言”。
某日中午,二人从茶水间路过。靳杨看着一排排千篇一律的外卖直皱眉,便开口向沈南星发了难:“天天给你打工就够累了,怎么连口好饭都吃不上?”
小沈总可听不得这种话。
他大手一挥,扩建!
热火朝天的工程启动时,靳杨眼里闪过一丝促狭:“食堂改造看着是小事,里头不少门道。你刚接手集团事务,不如拿它练练手?”
靳杨用得询问的语气,但他知道沈南星不会错过每一条他指的路,于是又慢悠悠道:“先搞个混合制管理吧。核心窗口自己管,剩下的放开,引进外部品牌。”他伸出手指跟沈南星比了个“三”:“三步。先定向邀请几个金字招牌,再公开招标找一些新鲜血液,最后再留点位置,给你们内部有想法的员工搭个台子。”
点到为止。
沈南星听后还真上了心,那晚沈家二楼书房台灯亮到后半夜。连助理也没想到,平时对后勤事务不上心的老板,会对着食堂平面图和餐饮管理案例勾画到凌晨。第二天沈南星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直奔晶扬最大的那间办公室。
“喏!”他把一叠文件往靳杨办公桌上一拍——
“你说的那套,我还加了点东西。”
靳杨拿起报告翻了两页,不自觉地挑了挑眉。沈南星把他说的制度细化了不少,打算先派人在全集团做半个月的调研。员工口味偏好,可接受等待时长,友好价格区间,每周要换几次菜谱,甚至对餐具的要求都拉好了表,打算统计个清清楚楚。
“筛选供应商的时候,得先试运营一个月。”沈南星靠在办公桌沿,给靳杨解释他目光所及的部分:“后厨卫生,出餐速度,菜品种类,哪样不达标都得刷下去。”
靳杨点点头,看到试运营考核优秀才有资格签正式合同,旁边一行小字潦草地写着——“连续三周垫底就滚蛋!”
他由衷地觉得这个设定很有资本家的风格。
“还有这个!”资本家手指点着报告上的最后一页,“我打算拉上影业那边,搞点IP联名限定餐,先在内部试点,反响好就往外推。毕竟我们规模还不算大,玩点花样打出知名度才重要。”
“可以。”
简单明了的二字评价。沈南星听后,吹着口哨走出办公室,回家蒙头睡了一天的觉。只是委屈靳总带人加班三天,才把他的想法搬到了集□□统上。
此刻正值饭点,食堂渐渐热闹起来。
两人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刚落座,沈南星一筷子夹中靳杨碗里的芋头,在他面前晃悠了两下,然后贱兮兮地开口:“哥,妹妹呢?”
只是他没等来想象中的欲盖弥彰,靳杨神色自如地往前推了推餐盘:“以后有什么需要,她开口,你能帮就帮了。”
末了又补了句:“不用再来问我。”
沈南星了然,叹了口气,神色复杂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