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父亲是贾家的族长,贾家各房遇到大事,都得族长出面决断。
父亲这人向来不耐烦应付这些,很多事放任不管,想效仿无为而治。若换做自己,其中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多了。
光是想想,贾珍就兴奋地浑身发热,他忙问常明,“那老爷怎么说?”
“老爷说您和夫人还病着,他不好抛下你们去修道。”
这么说,父亲就是有这个念头。只要他和母亲病好了,他就可能去出家?
贾珍拿起筷子,一边吃着寡淡无味的饭菜,一边在想父亲出家的利弊。
其实父亲这官当的可有可无,贾家原本指望父亲可以帮助贾家从武勋转向文官,父亲表面上做到了,入了朝中最清贵的地方——翰林院。
当时先帝能让父亲进翰林,四王八公都像是看到了希望。
不说远的,荣国府二房的贾政也想效仿父亲的路子。
当时荣国公还在,一心想让父亲拉扯一下贾政。但父亲眼高于顶,他看不上贾政,也不想帮他。只是敷衍地带他参加了一次文会,又送了些举业要用的书过去。就不管这事儿了。
荣国公和老太君为了这事儿对他们长房多有不满,幸好母亲在中间转圜,面子上没闹得太难看。
但眼看着贾赦文不成武不就,荣府想转文只能靠贾政,荣国公临死前就上奏试图给儿子求个恩典。
荣国公在先帝朝有功,先帝还是很给他这个面子的。于是给了贾政一个工部主事的官。
父亲连贾政这样素爱读书的人都看不上,对族中其他人就更懒得管了。
以至于族人遇到麻烦都先求荣府的人,荣府老太君能帮就帮,帮不了再找那边的二房,二房若也没办法,才来东府。
但他们都知道父亲不好说话,要么找母亲,要么找自己。
这府里大概不止自己盼着父亲把族长的位置让出来,其他人也这么想的。
贾珍用完饭也看不进春宫图了,歪在榻上琢磨。母亲会不会也盼着这一天?
自己当了族长,母亲就是老夫人,等过两年自己再娶个继室,孝顺母亲,也让母亲过上西府老太太那样的神仙日子。
父亲听母亲的话,只有母亲开口,父亲才能真正放心去道观修行。
等母亲病好了,自己就去和她提这件事。
贾珍心里盘算着,什么夏蝉春蝶也暂时被忘到了九霄云外。
贾珍去了前院,夏蝉春蝶和元姨娘自然不能再住正房,元姨娘有自己的屋子。夏蝉和春蝶原本住在正房后面的抱厦里,原本住在这边的还有两个谢氏的陪嫁丫鬟,但谢氏临死前,以这二人身体不好为由,打发她们出去了。
当初谢氏嫁过来带了六个陪嫁丫鬟,两个贴身伺候的如今都成了姨娘,两个被打发出去。就剩下她们两个还是通房丫鬟。
春蝶在谢氏去世之前就被贾珍盯上了,夏蝉是这六个丫鬟里年纪最小的。她根本逃不掉,作为谢氏的陪嫁丫鬟,只能伺候贾珍父子。
她很不幸的,没能被选去伺候蓉哥儿。
最后的结局几乎就是注定的。
春蝶和夏蝉好几日没回来,桌上柜上一层土。夏蝉就叫小丫头柳儿进来打扫。催了几次,柳儿才进来。
“怎么这么慢?我们使唤不动你了?”夏蝉不满。
“刚赵妈妈叫我说话。”柳儿道。
春蝶坐在一旁,注意到柳儿答话时眼神躲闪,就问:“赵妈妈和你说什么?”
“不过是问服侍大爷的事儿。”柳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