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旭日东升,阳光落在红墙金瓦之上。
金銮殿外,天色微明,朱红的宫门次第洞开。百官早已列队等候,朝服肃整,乌纱端正。
“百官入朝——”
随着礼官洪亮的声音,钟鼓齐鸣,浑厚的声浪自殿内荡开,震散了最后一缕夜色。
百官整衣正冠,鱼贯而入。
坐在龙椅上的九五至尊,乃当朝皇帝刘戬,如今已年逾古稀,两鬓斑白。
正旦朝贺从卯时起,到午时群臣向皇帝跪拜谢恩,才能宣告结束,这中间整整三个时辰。
朝贺礼仪繁重冗长,冬日又寒风刺骨,吹得人牙齿直打颤。群臣要一遍遍叩首跪拜,寒意从脚底板直往上窜。
礼未及半,便有大臣显露颓态。
只见一大臣站起身时面色青白,唇齿颤栗,左摇右晃。忽闻“扑通”一声,大臣力竭而倒,重重摔在了地上。
左右大臣俱惊,忙上去扶着他:“赵大人,赵大人!”
礼官因这突发变故,口中的贺词顿了一瞬。众人皆望了过去,连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都微微倾身,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殿中太监小跑去查看,后道:“回陛下,是工部侍郎赵大人晕过去了。”
。。。。。。工部。
群臣面色各异,殿内响起窃窃私语。昨夜被抄家的水部司郎中,正属工部,是赵平手下的官员。
通敌叛国是死罪,手下的人犯了这样的滔天大祸,作为顶头上司的赵平不可能不受到牵连。若罚的重,头上乌纱不保,若罚的轻,便扣下俸禄了事。
皇帝面不改色,道:“还不快让太医过来,给赵大人诊治。”
“是。”太监领命,快步跑去太医署。
太医来的很快,事实上,在朝贺中有大臣晕倒是常有的事情。毕竟这么冷的天在外面又跪又拜,总有几个身子不好的大臣,撑不住。
所以太医都在候着,以备不时之需。
太医忙蹲下身给人号脉,半晌,沉吟道:“回禀陛下,赵大人是思虑过甚,郁结在心。再加上冬日寒凉,故体不能支,昏厥在地。”
思虑过甚,郁结在心。
群臣心道,出了这样的大事,搁谁都得思虑过甚,郁结在心。
号完脉,太医掐住赵平的人中。许是用力过大,赵平痛得面色扭曲一瞬,随后睁开眼,悠悠转醒。
赵平一醒来,诚惶诚恐。
他忙不迭的跪下,庄严的行了个跪拜礼,腰弯得极低,头重重的磕在地上。
众人一懵,还不知他搞这出是为了哪一般,随后就听见赵平一番痛心疾首的话。
“陛下,微臣对手下官员监管不力,竟不知其生了通敌之心,犯下弥天大过,微臣有罪。微臣愧对陛下,愧对朝廷,更愧对天下的黎明百姓。伏乞圣恩,准臣戴罪去职!”
大殿内鸦雀无声,连空气都凝滞一瞬,群臣偷睨着龙椅上的人。
皇帝面上一如既往的淡定,喜怒难辨:“赵卿跪着干什么,快请起吧。”
“陛下!”赵平不愿起来。
皇上的脸瞬间沉了下来,几个太监忙上前来,将赵平拉了起来:“赵大人,您还是快请起吧,陛下心疼您的身子。”
赵平起身后,仍旧弯腰拱手,不敢面见天颜。
“赵卿的话严重了。”皇帝语气平静,估摸不出他话里的意思,“赵卿是国之栋梁,哪里就到了需要戴罪去职的地步。”
皇帝做出一番体恤臣民的明君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