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可能不是最懂技术的人,但我能把它翻译成投资人和政府都听得懂的话——太华能把国内很多小厂拼不起来的环节,整合成一条能和国际巨头对标的完整产业链。”
方雪华眼底闪过一丝意外,随即点了点头,又问:“那希元靠什么吸引配套企业?总不能凭你一张嘴空口说白话吧。”
秦昭深吸一口气,答道:“希元的基础确实有限,这一点我们刚才也提到过。但也正因如此,希元的背景很干净,没历史包袱。我们的控股和资产结构清晰,可以随时按照项目的需求进行重组和扩产。”
这些情况方雪华应该在签约的时候就已经了解清楚了,为什么现在又要让他回答这样的问题?
她是在试探他这个“半路出家”的外联负责人够不够格吗?
方雪华冷冷一笑:“说得冠冕堂皇。可我看你们申报材料里,写着产业基地将会‘带动就业’,高精尖项目能有多大就业面?这不就是空话吗?”
秦昭皱了下眉,直视着她道:“您说得对,高精尖项目不可能像传统制造业那样,提供成千上万的流水线岗位。但它带来的不只是单纯的就业岗位,还有就业结构的升级。”
“一个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或许只能直接解决三千人的岗位,但它能间接带动整个区域的研发、物流等配套企业入驻,到那时,就业人数就是原来的成百上千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留住一部分有能力的年轻工程师……”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随即笑道:“人才就是未来嘛,方董,您觉得呢?”
方雪华闻言微怔,而后点了点头,肯定道:“是的,没错。”
她话音刚落,原本一片死寂的会议室冒出了几分微弱的声音,随后响起一阵悉悉索索的低声交谈声。
希元的几位中层互相看了一眼,神色中都带着点惊讶——谁都知道这位秦经理是在蒋总的安排之下“空降”到希元,是个完完全全的外行,没想到临场应答竟能说到这种程度。
方雪华指尖在资料页上轻轻点了两下,没有再发问,看向秦昭的眼神里却多了几分若有若无的审视。
秦昭见她不再质疑,当下就松了口气。
人才就是未来。
这句话是前段时间,方雪华接受财经频道电台的访问时说过的。
秦昭昨天研究太华的时候,刚好听了那期节目。
方雪华似乎很看重“人才”,这六个字在整场访问中说了四五遍,也正因如此,他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以至于刚才突然就闪进了他脑海。
用她本人说的话来堵住她的嘴,这下总算不能再挑刺反驳了。
蒋予衡扫过众人,轻咳一声,会议室立马又安静下来。
他不紧不慢地开口:“我们的秦经理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方董,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秦昭嘴角一抽。
秦经理就秦经理,干嘛加个“我们的”……
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圈会议室里的人,见没人面露异色,稍稍放下心来。
“没什么问题了。”方雪华靠上椅背,抬起手示意,“继续下一个内容吧。”
闻言,会议室内气氛立时松动下来。
秦昭也长舒一口气,无意识地垂下头看了看足尖,听到李经理开始汇报工厂的情况,他又抬起头,却直接撞进了蒋予衡似笑非笑的视线。
秦昭眯了眯眼,嘴唇微动一下,决定不去看这个莫名其妙的人。
他扭过头望向屏幕,一张张照片滑过,他也在心底默默回忆着自己一会儿要汇报的内容。
之后的会议就是按事先定好的流程,正常地进行着。方雪华也没再发难,只在太华的人汇报时补充了几句要点,随后便没再开口。
这场只有秦昭一个人受难的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散会后,方雪华似乎是有什么急事,跟太华团队那边的总负责人简单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助理匆匆离去,连一句话都没跟她儿子说。
不过蒋予衡也是如此,连半个眼神都没分给方雪华。
秦昭看着此时正跟李经理交流的蒋予衡,忍不住想:这对母子还真是像,绝对是亲生的。
他呼出一口气,看了眼手机,这才发现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他又抬起头看了看蒋予衡,那边还在讨论着什么,李经理手舞足蹈的,光秃的头顶在灯下反着光。
秦昭两三下就收拾好东西,拎着包走到蒋予衡座位旁边。
见他来了,蒋予衡顿了顿,“就先这样吧,尽快做好了发我邮箱。”
“哎,好。”李经理应下,“那蒋总,我就先走了?”
蒋予衡下巴一抬,轻轻“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