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9章
祝之善的神情严肃起来,他作为报社主笔,文章向来有根有据,绝非凭空杜撰,这都是他亲眼所见。
“那里的工人,住在拥挤不堪的工棚里,晨光熹微便要起身,胡乱填下肚子就开始劳作。待到日落西山,坊主还会点上几盏昏暗的油灯,逼着他们继续干到亥时才准歇息。那种日子,寻常人根本熬不住。”
“竟有如此之事?这长安城里,难道还有人甘愿受这般盘剥?”
苏若器出身富贵,对底层疾苦的了解终究有限,此刻只觉得难以置信。
他的不解,好比一个只知宝马香车的公子哥,无法想象有人会为了一份能糊口的工作而舍弃尊严。
祝之善则不同,他曾亲历困顿,深知世事艰难,因此对苏若器的惊讶并不感到意外。
“我们大唐的子民,尤其是长安人,自然是不肯去的。可苏兄别忘了,这长安城里,并非只有唐人。”
“如今朝廷大开海禁,与倭国、新罗等地的通商日益频繁,每日都有无数商船自登州入港。”
“那些海外之人,许多在本国食不果腹,便不惜代价,哪怕变卖家产也要渡海而来。”
“对他们而言,能在长安城找到一份管饱饭、有钱拿的活计已是天大的幸事,又岂会挑剔工时长短?”
“所以人手其实不缺。城中一些作坊之所以还喊着招工难,不过是因为他们眼光高,非要招我们唐人,最好还得是识文断字的,那可不就难了。”
两人交谈间,时辰已到,那家备受瞩目的二八自行车行终于敞开了大门!
尽管有店里的伙计在旁声嘶力竭地维持秩序,但等候已久的人潮还是如决堤的洪水般涌了进去。
许多人甚至连价钱都懒得问,只顾高举着手中的银票,扯着嗓子大喊:“给我来一辆!”
这番狂热的景象让苏若器看得目瞪口呆。
“苏兄,还傻站着作甚?快些挤进去抢个位置啊!”
。。。。。。
隔着一条街,城南马车行与宝马马车行遥遥相望。
自从被对方的四轮马车夺走头把交椅后,城南马车行虽不至一败涂地,却也只能安于现状,再无力争锋。
屈居第二的日子,韦思仁本已渐渐习惯。
可今天,他立在自家冷清的门前,望着对面新开张的“二八自行车作坊”前那人头攒动的景象,心中刚平复的波澜再度翻涌。
一个宝马马车行已让他备受压制,燕王府竟又把这新奇的自行车铺子开到了眼皮子底下。
在旁人看来,卖马车的和卖自行车的井水不犯河水。
但韦思仁心知肚明,这自行车冲击的,恰恰是自家赖以生存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