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不到,彦小妹先坐不住,拿了根筷子去戳面前的碟子。
陶安竹见筷子没能一下子戳入,知道这是能吃了。
咬上一口,细腻的外层糕粉在嘴中散开,米粉的醇香与松花的清香在口中漫开,甜味随之而来,温和持久,回味无穷。
云渝细细品味,没吃这个之前还觉得先前做的那版好吃,吃了现今这个,之前觉得好吃的也差了些意思。
回味完,乐道:“这个可行。”
随后看向陶安竹和李秋月。
他手里吃的是糖一份的,李秋月和陶安竹现在在吃糖两份和三份的。
看他们两人神情,显然是过于甜了些。
云渝把自己这边的推给他们,再将他们面前拿过来试吃。
最终四人一致认为糖一份米粉三份的配方吃起来最好。
云渝道:“彦博远今日回家,我留一份给他试试味道对不对。”
陶安竹点头,“配方他提供的,是该给他试一试。”
正说着,院里有人唤陶夫郎。
“来哩。”陶安竹大声对外头回话。“来客人了我先出去招呼。”
跟李秋月和云渝打了个招呼自行出门。
李秋月和彦小妹留在这也没事,便也先回去。
走出厨房,跟客人点头打招呼,见陶夫郎肚子硕大,还在那给人包点心,也道这孩子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家里也没个人照应一二。
李秋月内心起了怜惜之情。
再者,之后陶夫郎和他们家还要一块做生意,也有亲近的意思。
临走前对忙碌的陶夫郎嘱咐,“今晚你别做饭了,还是来我家去吃。”
陶安竹装糕点的手一顿,点头答应:“那就谢过李婶了。”
“不碍事,记得来吃。”李秋月牵着小妹踏出院门,院外陆续有人来买糕点。
院子里重新响起买卖交谈声。
“你这什么香味,和平日里不同,莫不是有新东西了。”
“是有新糕点要上,不过还得过段时日。”
“那我可得来得勤快些,免得错过了新品。”
“要的,要的。”这是有人应和。
李秋月心中高兴,日子有奔头啊。
酉初三刻,洛溪镇。
太阳落山,酒楼商铺亮起灯笼,走街串巷的货郎迎来消费高峰。
“这位郎君可要为家里夫人带上一支簪子。”
货郎见来人有意停下,赶忙从货箱里抓出几根,“玉簪通透,木簪朴素大方,郎君要哪个。”
彦博远眼神没落在簪子,被货郎担子边,系着迎风飘荡的发带吸引。
来人书生打扮,适才闷头赶路,听了他话才停下。
货郎灵机一动,冒险一试:“可是要为夫郎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