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写完了!
写这篇文当然是出于对赛博题材的热爱(以及对工作的痛恨)。但是能写完这篇文更多是因为,我想知道一直嘴上说着喜欢读书写作的我,如果真的能写完一部原创长篇,人生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不会。当然不会。我依然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只是把下班后的时间更多地分给了写作而已。没有因为这篇文结识到同好,更没有赚到钱。截至目前,本文只有12个收藏,其中甚至包括我妈。
如果把写文的时间拿来社交,我就不至于在每次出远门时花钱找宠物寄养。如果把写文的时间拿来准备面试,我现在一定能升职加薪、跳槽去任何地方。
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真的写了一部自己比较满意的原创长篇。
人生没有不同,但是我有。
最显著的变化是,或许是因为写作为生活提供了动力,我需要的睡眠时间比之前少了。挺奇怪的,也可能仅仅是因为补充了维生素D。
其次,我现在可以自信地宣称:写作是我的爱好。为了完成这篇文,我大量压缩了读书、打游戏和运动的时间。偶尔有因为卡文痛苦的时候,改文改到恶心的时候,但是绝大多数时间里,只要能沉下心来进入故事,写作真的很快乐。
而且不知为什么,我好像对本职工作更得心应手了一些,说不定是学会了安怜青在执行部期间“关我屁事”“关你屁事”的那一套。
感想就抒发到这里,再来复盘一下这篇文吧。
关于不签约。
一方面是我不想被至少五年的合同束缚,失去在其他平台发表文字的机会;另一方面,我想,既然我在写一个赛博朋克的故事,那么我当然要把对资本的反叛精神发扬到底。代价就是……真的完完全全没有曝光啊……哪怕试着自己宣传也没什么效果。我不需要靠本文赚钱,但是毕竟花时间写了,还是很希望能够被看到、被喜欢、被讨论。谈不上后悔或可惜,但确实比较无奈。
关于赛博朋克。
为了不出戏,我在刻意控制一些词汇的陌生化,不仅要脱离现代语境,还要尽量脱离《赛博朋克2077》的语境。就比如“赛博精神病”这个词,我纠结了好久要不要用,最后还是放弃了(不过好像没删干净),因为在语感上怪怪的。
其实本文的基调是由我决定故事的舞台叫“新京”那一刻定下的。这里是新京,而不是“夜之城”、“乐之城”(赛博小祥)、“β空间站”之类的,那么就注定了这是一个本土式的、偏现实风格的、比起2077更像二十年后的长三角的地方。这就是我要写的故事。
关于亮点和不足之处。
我最喜欢的部分应该是26-40章,也就是从抢密钥,到安怜青回家乡,到庆功宴和表白,到执行部,再到潜意识审判和重逢的部分。
写为鲁叔抢密钥那段时,我正在看网飞版的惩罚者,以至于动作戏写了一万多字。表白那一章的标题来自博尔赫斯的诗。虽然有说法说这不是情诗,但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情诗。thewarmestmae是INTP的梗(不过TWM读起来音节好多,差评),对位的安怜青同学自然是INTJ,thecoldesthuman(笑
之后执行部的三章迅速带过了三个月,而且大量篇幅用了陌生人的视角,希望给读者和方歌一样的“我都快不认识安怜青了”的体验。至于潜意识审判、两人的决意和重逢,就基本是人物弧线的高潮收束了。
我喜欢的台词基本都是一些方歌的疯言疯语。最喜欢的是“我挺喜欢你的项链的,所以也想往脖子上挂点东西”这一句。不联系上下文是挺正常的一句话,但是一想到安怜青的项链是他送的监控设备,他接下来要往脖子上挂的又是控制安怜青的东西,就觉得……啊,这人真的被逼成变态控制狂了。
我最满意的设计是【系统提示】,它前期是中立冰冷的内部通知,中期是TWM对安怜青的控制,但是在决战时,方歌覆写的系统提示给了他自由选择的余地,在我看来,是一种很温柔的反对系统性压迫的方式。
最不满意的地方也是决战部分。依我原本的设计,朱莉安并不重要。安怜青回到研发部,会发现其实包括朱莉安在内的所有公司高层都在TWM的控制之下。并不是靠改写意识的那种邪恶统治,只是因为没有人真的在意公司的前景和人类的未来,而只想在其他人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捞点钱。而当这个“其他人”是AI时就更好了——这说明根本没有任何责任主体。谁压迫谁?谁反抗谁?都不存在的。没这么写是因为设计不出好看的剧情。实在是写不动了……
其次是自治区的剧情进度太快了。这里应该承担缓冲区的效果,两人在剧情上重整旗鼓、积攒资源,在感情上明确心意,从略危险的彼此依赖和过度承担发展到健全的恋情。本质上效果是达到了的,但是出于篇幅考虑把很多东西都压缩成了一个雷霆的案子,写得或许有点乱。本来自治区的一个月,再加上他们返回新京的路上应该有更多又苦又甜的日常场景。好可惜。
关于两位主角。性格和角色弧线就不说了,说说设计。
先说方歌吧,他承担的剧情和主题都比安怜青要少一点。原本是想写双主角的,现在的剧情分配有点对不起方歌……他是本文的感情支柱、完全不赛博的、“家”和“生活感”的代表,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读者看到就会感到安心的角色。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一直不太忍心虐方歌……比如他受伤的描写,就基本一笔带过了。甚至在结局给他安排了一个完美的平行世界幻境。方歌想要吗?他可太想要了,但他知道这些不属于他,所以坚定地拒绝了。
再说安怜青。他是我最初就定下来的主视角人物,但在最初的版本里会更“摄像头”一点,也就是说更像第一幕前期的那个他,用于展示世界观和其他角色。不过这个人的性格就决定了……他简直是剧情黑洞啊!三幕的标题也足以说明叙事的重心,从方歌的秘密和过去,到安怜青拒绝表白选择复仇,再到“我们一起”,有那么一点点权利转换的意味在。
其实直到结局前,我都在犹豫,是不是应该让他们前期的战斗更“爽文”一点?无论是密钥还是新京礼堂,他们勉强算得上是惨胜,每一次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但是当我写到结局时,写到朱莉安不解“他到底为什么屡败屡战?……明明没有任何能量,甚至没有真正做到任何事,为什么在他的影响下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变了?”,我突然就释然了。我为两位主角的理想主义和反抗精神感到骄傲。
我一直认为,如果安怜青是我对这个世界的提问,那么方歌就是我能给出的最温柔的解答。
如果我能够有幸让你读到这里,那么谢谢你。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