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死对头竟觊觎我 > 狼星起(第2页)

狼星起(第2页)

那晚后,帅帐中的氛围变得愈发微妙。

李昭依旧是那副病弱疏离的模样,大多数时候都沉默地坐在角落,或看书,或擦拭那柄从不离身的匕首。他似乎将自己彻底当成了一个透明的影子,但朔方军中再无人敢将他当成影子。

因为每当军议陷入僵局,将领们为战术争得面红耳赤之时,陆重山总会看向他。而他,便会轻飘飘地抛出一两句话。有时是点评敌军一个不起眼的布防漏洞,有时是指出一条被所有人忽略的行军小径。仿佛只是随口一提,却总能拨开迷雾,令满帐的虎狼之将茅塞顿开。

就连王大石这种粗人,私下里也会挠着头跟同袍嘀咕:“俺说,那徐先生……看着跟个娘们似的,身子骨比纸还薄,脑子咋恁好使?可惜了,跟了将军……”

话里的惋惜,不言而喻。

对于这一切,李昭充耳不闻。陆重山待他如初,按时送来的热食、汤药、厚裘,一样不缺,那份无微不至的“照顾”,像是要将他养成一只真正见不得风雨的笼中雀。李昭则照单全收,再无半分推拒,只是那双本该灿若星辰的桃花眼,愈发沉寂,宛如两潭深不见底的寒水。

他用顺从,磨砺着自己的恨意。

直到这一日,风云突变。

帅帐之内,烛火摇曳,将巨大的沙盘舆图映照得明暗交错。

朔方军大营接到了一封来自朝廷的加急圣旨,命陆重山即刻整军,开赴灵武护驾。

长安,已经失守了。

那个承载了大唐百年荣耀与浮华的都城,如今已落入叛军之手。据说圣人仓皇西逃入蜀,而太子李亨则在灵武收拢残兵,欲图匡复社稷。

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在整个朔方军大营里激起了滔天巨浪。

而此刻的帅帐内,却是一片诡异的死寂。

李昭站在那副精细的舆图前,目光如两把淬了寒冰的利刃,死死地钉在“长安”二字上。那两个字,曾是他所有骄傲与荣光的起点,也是他所有血泪与仇恨的源头。

朱红的宫墙,繁华的东市,岐王府门前那对威武的石狮,还有父母温和的笑脸……过往的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最终都定格在那一日的冲天火光与遍地血色之中。

他以为自己再次忆起时会心痛如绞,可此刻,心中翻涌的,却只有一片冰冷到极致的快意,和那深入骨髓、化不开的仇恨。

杨国忠,安禄山……那些将岐王府推入深渊的刽子手们,他们的根基,他们的权势,都建立在长安那片土地上。如今,那片土地易主了,他们也成了丧家之犬。

真好。

这乱世,于天下百姓是地狱,于他李昭,却是最好的舞台。

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翻涌的思绪中时,一件带着体温的厚实披风轻轻落在了他的肩上。那披风以银狐之毛制成,柔软而温暖,带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混杂着一丝属于陆重山的、冷冽的铁器气息。

李昭的身体在一瞬间绷紧了。

“天凉了,别着风。”

陆重山低沉的嗓音在他身后响起,温热的呼吸有意无意地拂过他的耳廓,激起一阵细微的战栗。

陆重山的思绪飘回了那个夜晚,那天狼星亮得异乎寻常,锋芒毕露,预示着杀伐与动荡。他心中暗叹,狼星起,天下乱。而他只想护住身边这只遍体鳞伤、却依旧亮着爪牙的笼中……鹞鹰。

李昭没有回头,只是拢了拢身上的披风。那份温暖是如此真实,却又像是一张温柔的网,要将他牢牢困住。他垂下眼帘,遮住了眸中一闪而过的讥诮。

着风?他这条命,早已是在地狱的业火里滚过一遍的,又何惧这区区凡间的风寒。

陆重山似乎并未察觉他心中所想,只是与他并肩而立,同样将目光投向了舆图。他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没有李昭那般私人的仇恨,只有身为将帅的冷静与审度。

“太子在灵武登基,遥尊圣人为太上皇。如今,天下有两个朝廷了。”陆重山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沉稳,“我们去灵武,不是勤王,是择主。”

李昭心中微动。他知道,陆重山这句话,是在向他剖白眼下的局势,也是在……试探他。

他依旧没有作声,只安静地扮演着一个幕僚,一个“禁脔”该有的沉默角色。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亲兵队长王大石的声音在帐外响起:“将军,崔先生求见!”

话音未落,帐帘已被掀开,一道青色的身影疾步而入。来人正是崔明度,他面色凝重,手中还拿着一卷文书。

“重山!”崔明度一进帐,目光便在舆图上扫过,显然也是为了勤王之事而来。然而,当他的视线落在陆重山身侧的李昭身上时,不由得微微一顿。

崔明度心中又是一声叹息。

眼前的“徐福”,与他记忆中的岐王世子李昭,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那眉眼的轮廓,那挺直的鼻梁,分明就是同一个人。可气质却又截然不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