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的状态一天比一天糟糕,按照蓝星人道主义执法精神,关于三叶的审讯和开庭都只能不停地推后。
为了找出三叶的犯罪证据,安全局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找到了三叶携带炸弹的监控记录,这是目前最有力的证据。
关于三叶的案件除了要为公共列车爆炸案定罪之外,背后删除探访记录的人和炸弹的来源也是调查重点。但目前这两个调查重点的突破点都在三叶身上,案件进展难以推进。
不过三叶的案件同样证明了天穹研究所提供的“洞察者”程序行之有效。安全局专门为此开了一个会,研究如何将“洞察者”程序应用得更广泛一些。
泉川率先提出了他美好的设想,
“我们当初研发这款程序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够接入全球的监控系统和虚拟世界监控系统,适时动态监测人们的恶意等级,当恶意等级超过一定数值时,程序便会将名单上报安全局,安全局可以重点监控,以此来避免一些极端事件。”
泉川在虚拟屏幕前调出一张数据图,
“这是去年年底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近十年来,全球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飙升,已经严重影响蓝星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事后追责,不思考事前干预,那么这类极端事件只会层出不穷。”
泉川继续补充道,
“我们研究所的宗旨就是创造出真正没有恶意的世界,让人们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我们也为此一直在努力,所以对于‘洞察者’程序的应用,我们希望越广泛越好。”
如果将“洞察者”程序接入全球的智能监控系统,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在时时刻刻被评估,被打分。但是谁能保证自己没有恶意,谁又能预估每天超过恶意等级的人有多少?
会议室中的人都在思考着泉川的设想。
易局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安全局现有的人员配备不足以支持这个系统,就算每天都有远超恶意等级的人,我们也无法一一去调查监控。”
泉川冷静地回应道,
“当然,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先从小范围开始试用,渐渐摸索出最适合的合作方式。”
从泉川发言完就在沉思的喻风铭问道,
“被监控到恶意超过等级的人你们要怎么处理?捉拿审讯?”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算这些人被智能监控判定恶意等级超标,安全局究竟有没有这个权力直接将人逮捕审讯?
泉川似乎也提前想过这个问题,
“考虑到安全局的人员配备和保障蓝星公民人身自由权等系列问题,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逮捕标准,比如连续三天恶意等级持续增长并且没有下降趋势的,连续一周恶意等级都超过安全数值的等等。只要设定合适的标准,我认为超过这些指数的人并不多。”
泉川继续补充道,
“相当于设定一个安全指数线,普通人当然也会偶尔超过恶意等级标准,但只有极端分子会超过这条线。这样不仅减轻安全局人员的工作量,也同样将对蓝星公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小。”
萧启一向不认可泉川的理念,太理想的东西都容易极端。
喻风铭再次问道,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极端,但从未实施过犯罪,安全局却对其擅自逮捕,违反了蓝星公民保护法。”
泉川不以为然地回答道,
“我们认为侵犯一个公民微小的自由权去保护大部分公民的人身安全,这不算犯法。”
“但我们的法律应该保障每一位公民。”
“可是如果当一个人真的犯下罪行,那么其他公民的生命也再也无法挽回了,不是吗?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微小的人身自由权比起众多的生命权,孰轻孰重?”
“这种比较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