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风沙境外还是风 > 第 1 章(第2页)

第 1 章(第2页)

西北的项目终于尘埃落定,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北京导师的实验室向他敞开着大门,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和广阔的平台,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术坦途。但顾砚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婉拒了导师的盛情挽留。

“老师,谢谢您。我想回A市,回农大。”他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那边的盐碱地改良项目刚起步,需要持续跟进。而且,母校也一直很支持我……”

导师虽感惋惜,但也理解年轻人想为家乡做点事的抱负,最终表示了支持。

母校农大确实对他这个带着显著成果归来的“游子”给予了极高的礼遇。长聘副教授的头衔,独立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充裕的启动经费,无不彰显着重视。

他带回来的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技术,以及针对西北农户需求的农机改良方案,都是实实在在能落地、能转化的成果,申报专利保护势在必行。

然而,只有顾砚自己知道,驱动他做出这个选择的,除了学术抱负和乡土情结,还有一个更深沉、更顽固的执念——那个困扰了他整整六年的谜团。

这六年,他并非对萧然一无所知。

读研的那几年,寒暑假回A市时,他远远地见过萧然几面。

他知道萧然退学后,被一个同学拉进了专利代理行业。他见过萧然行色匆匆地进出写字楼,脸上带着初入职场的青涩。他甚至远远看到过萧然下班后,在街边小摊独自解决晚饭的身影,孤独而倔强。

后来,他去了西北,项目任务繁重,环境艰苦,通讯不便,一扎就是两年。那片广袤而严酷的土地吞噬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也隔断了他对萧然消息的追踪。

但他心里那个疑问从未消失。

为什么?

当年,萧然明明已经考上了!

他亲眼看过那张和他同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萧然捧着它,眼睛亮亮的,脸上是纯粹的、毫无保留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六月的毕业季,阳光灿烂。

萧然告别本科校园,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北京,甚至没来得及和他多温存几天,就兴致勃勃地跟着新导师一头扎进了秦岭深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野外实习。

临行前,萧然还在兴奋地规划着开学后要选什么课,畅想着周末要去哪里逛,信誓旦旦地说这次一定要跟上他的脚步,再也不落后了。

顾砚笑着揉他的头发,说他傻,说以后有的是时间一起走。

一切,都美好得如同盛夏最绚烂的晚霞。

为什么仅仅两个月之后?就在实习结束、正式开学前夕?为什么一切都天翻地覆?

萧然实习回来了。

人回来了,心却像彻底换了。

没有解释,没有争吵,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告别。只有冰冷到骨子里的决绝——他要退学,他要分手,他拒绝见面,拒绝沟通,切断了与顾砚的所有联系。

他走得那样快,那样彻底,仿佛过去三年的感情,那些一起规划的未来,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泡影,被他亲手戳破,连一丝痕迹都不愿留下。

顾砚的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

他疯了一样地找,电话打到关机,短信石沉大海。

他联系萧然的同学、朋友,得到的都是茫然和支支吾吾。

顾砚不顾一切地冲回A市,萧然依旧不愿意沟通,他收拾东西搬出了他们一起住了三年的公寓,只留下一句“别再找我了”。

之后,顾砚就被导师紧急的项目召回了北京。

那段时间,他像个行尸走肉。白天被繁重的学业和实验淹没,夜晚却被巨大的困惑和痛苦吞噬。

他想不明白,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

到底秦岭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那个满眼星光、说要永远在一起的萧然,变成了一个冷酷的陌生人?

他试过忘记,用学术的攀登、用身体的极限挑战来麻痹自己。他以为自己成功了,至少在西北的烈日风沙里,他很少再想起。

可当他重新踏上A市的土地,那个被强行压下的疑问,瞬间以百倍的力量反扑回来。

他必须知道答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