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得了卫砚舟这个农场主人的话,李锦自然就按自己的安排来了。
等大家都离开,他便趁着天还没黑梳理了一下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附籍之事明天应该就能搞定,再也不受村正那破鸟气了!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给红薯和辣椒育苗。
自己这院子是个人都能把里面看得清清楚楚,不太适合。
游峰那边可以育一些,地方应该不够,卫砚舟那边也可以种一些。
不过具体的还是要明天先去庄子上看看情况,看看到底是不是适合种植红薯和辣椒。
按卫砚舟的说法应该是完全可以的,但李锦没有亲自见到不放心。
等明天去看看回来就开始育苗。
育苗后要准备肥料。
然后琢磨一下酿酒事宜。
育苗差不多要一个月,到时候就可以栽种,时间很快,种下去基本上就是偶尔过去看看,然后等着就可以了。
另外李锦还想趁着这个空档做个小生意,做什么还没想好。
再定。
或许酿酒成功,他就开个酿酒坊就行。
到时候重点就放这上面。
除此之外,他还要写一些种植经验让吴县令上交到朝廷。
其实李锦的目的远不止传授种植经验,他希望朝廷能设立一个专门的农业部门,研究各种跟农业种植相关的东西。
要知道技术的发展可是提升生产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就像后世的杂交水稻,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啊!
他既然穿越到了这古代,在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的同时为社会出一点力也是应该的。
把接下来一个月的大致事情安排好,李锦便开始写契书。
本来写契书肯定是轮不上他的。
衙门里有师爷,而且吴县令写这些的本领也肯定比他强。
但是李锦提了一些条款,吴县令觉得很有道理,干脆就推给他了。
李锦合理怀疑对方是想偷师。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经验。
虽然李锦觉得大家都是敞亮人,但他还真就写得很详细,基本按照模板来写的。
有这个模板,日后大家写什么契书就没那么容易扯皮了。
其中最令人在意的应该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他们两人各占两成,李锦占六成。
这么分配看似卫砚舟是吃亏的,毕竟对方出地有出人的,钱财方面占了大头,但他是可以替代的,而没有李锦的红薯和辣椒,谁也别想有这利益。
所以李锦在提分配的时候半点不心虚,谁知卫砚舟也很爽快就答应了,让李锦想好的许多说辞都没能说出口。
想着写契书是挺简单的事,但真正要写清楚还挺耗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