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柳:[他问,你临走有没有跟我说什么。]
方辞先是一愣,紧接着笑了一下:[哦,你怎么回他的。]
沈柳:[我当然说没有,还问他出了什么事。]
方辞:[哦。]
沈柳:[……你除了“哦”,还有其他感叹词吗?]
又顿了下,说:[不是,以咱俩的关系,就算有也不可能告诉他啊,他难道不知道吗?]
方辞:[知道吧。]
沈柳:[那他为什么还来问我?]
方辞:[为了让你给我发微信。]
沈柳:[不好意思,没理解。]
方辞:[如果咱俩真的串通好了,你会慌,然后会来找我,我没准也会跟着慌,继而改变策略,甚至老实交代。]
沈柳:[你们俩在玩碟中谍吗?]
方辞看着屏幕,噗嗤一声笑出来:[这不就是java里的“与或非”运算符吗?]
面对判断语句时,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就可以继续往下执行,贺驰一定有想不通的地方,所以才会给沈柳发消息,在“true”or“false”中选定结论。
以往贺驰会直接来问他,数据收集过程很简单,但是他现在不再给他答案了,就只好自己求证了。
沈柳发了个“绝倒”的表情:[服了,你们这狗粮忒硌牙!]
方辞谦虚地回:[还好还好。]
[你这么搞,真的没问题吗?]
方辞:[反正最近几周又不会见面。]
讲真,沈柳并不这么认为,但他没谈过恋爱,不配提出质疑。
屏幕另一头,方辞话锋一转,问:[之前咱们玩游戏的小群你还留着吗?]
沈柳愣了两秒:[你家那位在的小群?]
方辞:[嗯。]
沈柳:[有啊,你要做什么?]
贺驰今天直接睡在了办公室,他潜意识里不太想回家,明明春天到了,天气回暖,屋里却没有暖意,还不及冬天的深夜。
所以当袁城再一次询问他是否要住公司的时候,贺驰点头了,既然没有区别,就先这样吧。
专门开辟的专属休息室,面积不比家里的卧室小,日常用品俱全,连床单被罩也和家里一样,是黑色蚕丝的。
些微能找到一点熟悉的感觉。
枕着一侧手臂,他滑动微信,习惯性查看消息。
置顶的对话框毫无动静,但朋友圈多了条新发的,他点进去看了,满桌菜肴,配文是:[聚餐中。]
是媒介部门出差的员工发的,这几个人贺驰都有微信。
方辞没露脸,他也就没多停留,然而正要退出朋友圈,却看到桌子边上赫然放着一排啤酒。
杯子上标记的毫升数,让他皱了皱眉。
这时,群消息突然跳出来。
贺驰看到沈柳发了张图片,这次有方辞了,不过不是一个人,是张合影。
[瓷片,你们去的是哪家餐厅?介绍给我呗,下次放假我也去玩。]
过了半分钟,沈柳似乎意识到自己发错群了,把图片文字一起撤回,说:[单聊单聊。(拍一拍瓷片)]
[好。]方辞秒回。
贺驰坐起来,紧跟着,单独发给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