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重生1987开始分家 > 第31章(第1页)

第31章(第1页)

这个批发市场能生存二十年,说明里面存在一定的需求,但是这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也有一个最明显的缺点。

这个缺点很明了,那就是恒市,始终没有服装鞋帽完整的生产链。

粤省一带,之所以有很多,很有名气的服装批发市场,主要的原因便是,粤省有完整的鞋帽服装生产加工一条龙的上下渠道。

恒市在八九十年代,也有不少制衣厂,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到了二十一世纪后,基本都转移到沿海城市,这也间接造成当地鞋帽服装产业没落。

叶怀安决定要搞服装厂,也是打算借着服装批发市场的建立,赚取一笔快钱。

有了这个服装厂,往后几年,不管是沈艳清母女俩,还是二舅和肖春兰,都有一个去处,自己未来几年如果去市里读高中,也有了一个落脚之处,当然,赚钱也是必须的。

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先高仿一批港澳台风格的服装,打开局面,把厂子撑起来再说。

第46章破事太多

他记忆中,恒市在八十年代末开始,无数大中小型的国企已经趋于半等死状态。

工人没事做,工厂没工资发,大量商品积压,三角债频发,无数企业为了自救,开始想尽各种办法。

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搞三产公司,这些依附在国企身上的三产服务公司,原本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处理国企的一些效益低的产业,销售积压库存,甚至解决一些临时工的工作问题,自负盈亏的方式。

想法是好的,但是这个三产公司,产权模糊,是承包性质,亦国亦集亦私,是一个三不像的公司。

为了赚到钱,这些三产公司,各显神通。

最常规的操作就是,把企业最赚钱的物资,低价卖给自家的三产公司。

三产公司再高价把这些物资卖给别人,别人再加价卖回企业,这来回倒腾,中间的人都赚到了钱,唯一亏本的就是自家国企。

这样来回折腾几回,那些经手的人,都肥了,可企业却因为成本,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就没订单了,工人没订单,企业自然办不下去了。

前些天合作的恒市第一纺织厂,他们工厂现在已经是半停工状态了,他们企业也有三产公司。

纺织厂旗下的三产公司便是几家中小型的服装厂,按道理,有自家纺织厂的低价原料,这些服装厂应该会生活得很滋润才是。

但是恰恰相反,它们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

这些制衣厂它们主要生产任务,就是为市里那些大型国企生产工作服,随着这几年国企效益普遍不好,工作服需求大减,加上很多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被服厂,这日子也渐渐过不下去了。

现在那些国企旗下的三产公司遍地开花,这些靠实干的纺织厂,要是不转变观念,倒闭是时间问题。

现在恒市那些国企中,过得很滋润的,除了电视机厂这些刚需企业外,还有一些企业改变思路,也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邮电局下面三产公司,便是恒市最赚钱的行业,开歌舞厅!

对,邮电局开歌舞厅,电力局开电影院,银行开证券交易所,这些虽然通通叫“不务正业”,但是却赚得盆满钵满。

而纺织厂的三产公司开制衣厂,赚不到钱,也是情有可原。

制衣厂不赚钱,要看交给谁手里了,在叶怀安看来,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服装行业,每年增长速度,丝毫不差其他行业。

八九十年代,靠仿制港澳台风格的服饰发财的老板,大有人在,自己完全也可以借着这股风气赚笔钱。

叶怀安之所以选择开服装厂,更多还是考虑到肖春兰和沈艳清,肖春兰的头脑灵活,到时搞销售肯定是一把好手。

沈艳清有学历,加上她的容貌身材,上好的衣架子,完全可以融入这个行业。

尽管几人不太理解,叶怀安为啥突然想开一家制衣厂,但是几人也找不到反驳叶怀安的话,何况现在的叶怀安,隐隐约约有了主事人的气度,他的年龄也早被人忽略。

肖春兰虽然很有心机,也很聪明,她虽然不太懂叶怀安的安排,但是她相信叶怀安不是胡乱做出的决定,这里面肯定有赚钱的门道。

于是肖春兰开始像叶怀安虚心请教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