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送客。”崔述招呼仆役代行主人之礼,依旧未曾挪步。
红日光影渐渐打在东墙上,熏风将墙角的蔷薇芬芳送进来,周缨不知是已感知不到痛楚,还是已然力竭,许久不再有动静,崔述迟疑半晌,终于松开手,举步走出房间。
身后忽然传来束关的惊喜之声,他一转头,便瞧见青砖上散落着的暗色血渍。
圣手出山,阎王也惧三分。
盘桓在心头的那抹不安倏然褪去,转而涌上一阵窃喜。
他疾步返回周缨跟前,依次取下尖端发黑的银针,解开布帛,亲自将人抱回榻上,又吩咐束关去取药。
束关怔愣地注视着他这一连串动作,片刻后才领命而去。
药刚煎好,还烫得厉害,等晾凉后,束关正要上前,却见崔述已亲自端起药碗,于杌子上落座,只好放轻脚步,悄悄退了出来。
周缨似被梦魇住,眉头皱作一团,精力也仿佛突然恢复了两成,竟时不时地拳打脚踢一番,力道虽小,动作幅度却大,一碗药喂了三分洒了七分。
犹豫半晌,崔述无奈将她双腕交叠扣在身前,将碗搁至榻沿,单手将剩余的小半碗药慢慢喂给她。
及至踏出此间时,天色已转漆黑,他甩了甩发酸的左腕,吩咐束关:“好生照看着,等情况好些,让奉和另外寻处宅子落脚。”说罢转身离开,直至周缨好转到可以下地,再未踏足一步。
-
周缨叩响书房门的那一日,玉京已连续下了三日的雨。
潮雨霏霏,小院墙角的一溜绿植被打得七零八落,在雨里歪歪倒倒。
那时已近薄暮,院中笼着一层朦胧的雾气,周缨叩门三声,不闻声响,便站在廊下,看向那株犹自**的榆树。
片刻过后,里面平平地应了一声:“进来。”
周缨推开门,桌案后的人头也未抬,靠坐在玫瑰椅上,左手执着一卷书,神态专注,却又透出一丝浅浅的倦态。
从菱花窗中吹来的风带来微凉的雨珠,周缨立在窗前,往外看去,相距一尺是一道斑驳的土墙,其上灰泥脱落,墙根上爬满幽绿的苔衣,自成一方天地。
“怎么?”终于觉察出来人举动与以往不同,崔述自书中抬眸,却见不是奉和,微微一怔,“你怎么来了?”
周缨收回目光,端着漆盘走到近前,将一碗冒着热气的汤圆放至案上,说:“太晚了,该吃饭了,奉和说不敢来打搅你,我却不懂什么规矩,只知事情再多,也要垫垫肚子才有力气忙活。”
“我知道了,晚些吃。”崔述目光落在她仍旧隐隐发青的脸上,“身子好些了?”
“好些了。”周缨顿了顿,又说,“当日一别,本以为不会再有牵扯的,没想到又闹出这一出,又给你添麻烦了。”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崔述语气淡淡,眉目间亦不见半分情绪,目光在她身上轻轻一扫,见身形仍旧消瘦,复又落在书页上,“你身子还未好全,多休息,少思虑。”
“嗯。”
周缨简单应过一句,似还有话要说,崔述先一步截断了她的话头:“若是辞行,大可不必。你在玉京举目无亲,如今去哪里安身?”
“自有营生之路,不见得就会露宿街头。”周缨颇有些不服气。
崔述“嗤”地一笑,右手食指轻敲书页,并不说话,重新看起书来。
自觉被嘲笑不自量力,周缨面子上挂不住,但转念一想,也与他没什么好争论的,便准备回去收拾行头,明日一早离开,方转过身来,便听雨打得窗棂噼啪作响。
初夏的天说变脸就变脸,她上前将后窗关上,一转头瞧见他仍在看书,碗搁在一侧纹丝未动,心中来气,快走两步到案前,劈手夺过他手中的书。
崔述脸色微变,盯着她手中的书卷,眼神藏锋。
相识半载,周缨从未见过他这般神色,一时怔在原地,不知该进还是退。
见她反而局促,崔述铁青的面色舒缓开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