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叶有些不好意思看向阿景。
陆柘景道:“坏人不一定会立马得到惩处,但善恶终有报,张婆子没能客死他乡,也没被县令流放更没如她父母那般,而是摔死在田间,被冷风刮了一宿,也算是她罪有应得。”
陆柘景觉得这样一个心狠手辣,善于伪装狡辩的女人,不可能会摔死在田里,按照赵大的说法,那天天色很暗,那时候田地作物茂盛,想藏几个人不难。
县令对于张婆子摔死一事也是草草结案,说明他没能在这件案子上得到想要的好处。
于是他问:“赵大叔还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事?”
这件事整个南水村的村民都印象深刻,赵大自然也不例外,“五年前。”
陆柘景了然点头。
五年前县令刚调任到南水县,自然想拿张婆子做文章。
赵大叔突然想到什么,又说:“当年这件事闹得挺大的,不少人都知道。”
陆柘景问:“不知咱们的县令可还是那位?”
话音一落,就见赵大摇了摇头,“如今的县令是上任两年有余的章县令。”
城门快到了,几人不再多言。
余南叶扶着王婆婆下马车,又去牵阿景。
几人和赵大叔道别,转身进城门。
余南叶和陆柘景来得不算早,西市上摆了不少摊子,好位置都被选了。
好在他们和周边几家摊子所售不冲突。
眼熟余南叶的妇人,连忙穿过行人,很快来到他们显得偏僻的摊子前,当即喊了声,“小老板,黄豆芽给我来三斤。”
余南叶一脸歉意道:“婶子,今日没有黄豆芽。”
婶子一听没有黄豆芽急了,追问:“今日有什么?”
“有刚发出来的绿豆芽,婶子要来一把么?”余南叶笑眼弯弯,脸颊显露乖巧梨涡。
余南叶取出绿豆芽。
绿豆芽用细麻绳轻捆,很是规整。
妇人仔细瞧过,这个绿豆芽和黄豆芽长得极为相似,唯独不同的便是根上颜色。
余南叶解释说:“这个是用绿豆做出来的,婶子也知道绿豆十文一斤,咱们这个绿豆芽就不按斤卖,这么一把有二两左右,三文一把,人少吃上一顿也是够的,人多就来两把,两把五文。”
黄豆芽的脆嫩回味无穷,妇人忙说要两把。
她刚付了铜板,一转身,就有好几名认出余南叶的姑娘,挎着篮子靠了过来。
她们的竹篮里装着莴苣。
莴苣是从越国传入的,因茎叶脆嫩解渴,因此也叫千金菜。
莴苣不便宜,一斤就要四、五十文。
几位姑娘篮里莴苣没多大,大部分是蕨菜,以前蕨菜便宜,二三文一大把,现在得五文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