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慢慢走回当日落脚的客栈,叩响束关的房门,躬身拜谢,请他启程回玉京,并代为向崔述致谢。
束关问她作何打算,她说还没想好,先暂住上几日再决定,却在出门之时一头栽倒在地。
两日之后,玉京城西梧桐巷里一处偏僻小院的门被叩响,束关将身躯滚烫的周缨背进厢房,转身便去上房寻崔述禀告:“在棠县请不少大夫瞧过了,说是身子虚空得厉害,心血暗亏,早是强弩之末,不过硬撑着一口气,我估摸着是心结终于了了,一时支撑不住,已晕厥了整整两日。”
假死的消息早已传回玉京,崔述如今不便在人前露面,便将延医请药的事交给了二人操持。
后一日夜里,束关再来请他:“郎君要不去瞧瞧,状况不太好,大夫交代最好先预备上后事。”
崔述手中所执之笔顿在半空,墨汁顺滑而下,将精心构思的案卷染出一团墨渍。
临时买来落脚的院落算不得敞亮,夜里更显昏暗,崔述在迈入充斥着药味儿的西厢时眉头微皱,吩咐束关将门窗大敞。
榻前置着一只杌子,因周缨病得厉害,已顾不得避嫌,为着大夫频繁问诊方便特设了此凳,夜里也不曾撤去。崔述行至榻前,拿脚将杌子拨开,借着黯淡的天色去瞧榻上的人。
束关擎来一支蜡烛:“怕太亮扰着姑娘休息,没敢点大灯。”
目光落在周缨几无血色的唇上,又上移至凹陷得厉害的脸颊上,崔述的语气还算平静:“大夫如何说?”
“郎君事繁,先前不敢叨扰,只是晌午后便连水也喂不进了,接连请了四五位颇有声望的大夫来看过,都束手无策,这才向您通禀。”
崔述沉默片刻,微垂双眸,淡说:“是我不周,路上竟没察觉,还当她的病已好了,不想竟到了这般地步。”
“也怪不得郎君,这姑娘要强,想是怕耽误行程,一直强撑着呢。”束关罕见地说人一次闲话,“实是有些可惜,这姑娘为人倒是挑不出错,吃了这么多苦头,好容易捱到头了,却行将末路。”
“水。”崔述冲他伸手,打断了他这番感慨。
束关端来一碗清水,崔述敛衽在杌子上坐下,执勺将水喂给周缨。
连试三次,紧扣的齿关都将续命之物拒之于外,崔述默然片刻,将碗递还给束关,起身吩咐道:“预备着吧,明日一早去置副好板,顺便请个裁缝,将衣服先备起来。”
“是。”话音落下,崔述人已出了门,束关摇头低叹一声,将门窗重新闭合。
重新誊写完案卷时天已四鼓,暗巷当中静寂得只闻虫鸟啼鸣。灯烛将尽,崔述屈身吹灯时,无意间瞥见昨晚那份因分神而被毁掉的卷轴。
他将其重新铺开,目光快速掠过其上字迹,定格在那团墨点上,心头忽地一跳。
原来生命力如此顽强的野草,竟也会这样脆弱。
他走出书房,在檐下站了足有盏茶功夫,待太阳穴的微胀之感被清风拂散,才重新提步走进西厢。
周缨状况依旧不好,但还算差得稳定,束关已去休息,屋内漆黑一片,崔述自行点燃案上的莲花灯盏,行至榻前。
周缨依旧安安静静地躺在榻上,若非眉头微锁,实难看出还有一分生气。
崔述斟来半碗清水,再次试图喂给她,结局依旧如前。
他沉沉望了望她黄中透青的脸色片刻,将碗搁下,吹灭灯盏,起身出门。
束关被马鸣之声惊动,迅疾翻身从榻上起来,推开门却见院中并无响动,再侧头时瞧见奉和也正探出半个脑袋贼眉鼠眼地东瞅西瞧,便向他投去一个疑惑的眼神。
奉和边系裤带边说:“我怎么知道?郎君这么早就出门了?去马厩瞅瞅不就知道了。”
束关依言去检查了一圈,回来时脸色阴沉得紧:“坊门刚开,贩夫走卒初行,上朝的官员都还未起身,郎君这么早做什么去?”
两人仍在纳闷儿之际,崔述已在肃仁巷中勒停了马,叩响了一扇黑漆大门。
门房一大早被吵醒,打着哈欠来开门,见来人头戴笠帽不以真面示人,气不打一处来,喝道:“干什么的?”
一枚银锭落入手中,门房登时收了嘴脸,赔笑道:“阁下要见我家主人?小的给您通传就是了,但我家主人许久不见私客了,况天色还早,未必见您,可有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