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簪缨世族by缓归矣TXT > 第51章(第2页)

第51章(第2页)

“是。”

崔允望迈着大步匆匆进院,见着崔则脱离危险,孙太医也称已无大碍,从昨夜王举命人送信至时便一直狂跳的心终于慢慢平定下来,又与韦湘和蒋萱多说了两句,才出得门来。

崔述仍恭顺地站在方才的位置上,半分不曾移动以避让炽烈的日头。

崔允望一言不发地绕过他往前走,崔述提步跟上,二人沿着长长的游廊往西走。

日头炽盛,崔述微眯着眼仰头去望,被晃花了眼,心神也被带得轻微晃动起来,到后来,似是晃累了,终是一点点沉了下去。

已历百余年风霜的乌漆大门紧阖着,他有三年未曾在家中辞岁,自然亦有三年不曾参与过府中的祭祖,对这间敞阔的祠堂,已生了陌生之感。

仆役上前推开门,与外头盛日带来的晃眼、闷热半分不似,里间经年的沉闷、厚重扑面而来,一刹间,竟有些周身发寒。

崔允望往里走去,崔述跟随入内,未待吩咐,先一步在先祖灵位前跪了下来。

崔允望扶着那支再难离身的黄花梨木手杖,侧身垂目看着他,半晌方道:“二品大员,常于御前行走,不看僧面看佛面,如今我已训不得你了。”

“父训子,天经地义,圣上亦怪罪不得。”崔述恭敬垂首。

崔允望目光落在先祖灵位上的描金大字上,半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人不服老不行,我老了,再天经地义,也训不动你了。”

崔述没有接话。

崔允望叹了一声:“永昌九年,你拜入杜攸同门下时才十岁,本正是贪玩的年纪,但每日坊门初开,便立即登车出门,数九寒天也不曾误过一日。我那时便想,你们兄弟三人中,你不仅是天资最高的一个,更是心性最韧的一个,来日也必是走得最远的一个。”

“但而今回望,我真是后悔。”崔允望捻香,敬呈先祖,方接道,“后悔因他身负真才实学,便送你拜入他门下。杜攸同此人,先时混迹市井,后转性拜入聆山书院,师从先儒裴观,苦学入仕,厚积薄发,不惑之年后入政事堂,一鸣惊人。永昌九年卸职致仕,收你做了关门弟子,永昌十五年起复,虽未掌实权,只任散职,但拜太傅,恩荣阖族。”

“你朝考后不肯让家里帮你找门路留京,反而要听吏部安排乖乖去那临溪做知县,我那时便该知道,你已中了杜攸同这老匹夫的计,早晚要与崔家离心。恨我那时识人不清,连亲手养大的儿子都看不明白,竟纵着你让你离了京。”

崔允望仰头看向窗外的苍柏,慨然一叹:“十六岁始离家,迄今十二载,吾儿何在啊?”

崔述抬眸去看,已过天命之年的人发已白了一半,腿脚这两年越发不便利起来,手杖常年不离身,连往昔挺得笔直的脊背,也已渐渐有了佝偻之势。

他轻唤了一声:“父亲。”

崔允望悲凉地笑了一下:“我自知劝你不动,但寄望你再好生想想。你若真走上杜攸同的老路,他在政事堂沉浮四载,终于落败,一朝罢黜,白丁之身整整六年,五十多岁华发早生垂垂老矣时,先帝方念他往日之功起复,拜太傅保其尊荣,却到底也没有再重用。一生多少岁月,都蹉跎了在了其间啊。”

“人之一生,能有多少个十八年?”崔允望沉沉一叹,“述安,回头是岸啊。”

“凡人一生,众多虚妄,勘不破,踏不平,任有十个十八载,又能如何?”

崔述平视着香案上徐徐升起的青烟,平静道:“若能遂愿,便只区区数载光阴,亦足矣。”

崔允望胸中猝然凝结起一股躁郁之气,逆流其上,在喉腔间噎了一下,腥甜之气竟慢慢自唇齿间溢散开来。

他竟是存了死志来为此事。

不复年轻时清明的双瞳里滚溢出两行泪来,崔允望拄着手杖,无力地慢慢蹲下身来:“凡家族衰亡,皆自人丁凋零始。长子早亡,长女远嫁,又至你……崔家绵延数百年,传到我这里,竟走上了这样骨肉离散的下坡路。”

一滴浊泪滚落下来,浸湿了崔述肩头。

“你二哥会乘我的车驾,是因为他劝我早去清丈田庄,尽早将田契交于户部。”

崔述蓦然抬眼,侧头看向崔允望,然而后者却只是垂着头,并不愿与他对视。

“先帝能保下杜攸同,一来,是因为杜攸同那时更为刚硬不知转圜,一开始便招致了最为猛烈的反扑,早早落败。虽致先帝毕生不敢再用他,更终其一生也不敢再提新政二字,但好歹是保住了性命。二来,则是因为先帝寿长,权势渐稳,方能在六年之后,念及昔日师生情谊,授他太傅,保他阖族荣华。”

“若真论起来,我年迈眼花,识人已不明,但依我观之,圣上似比先帝心思更沉,你这马前卒,往后如何,恐不好论。”

崔述没有出言,不曾争辩,亦不曾宽慰。

由来君心难测,姑妄言之,并无甚意义,也不能令这个历三朝沉浮的老臣信服。

“既劝不动你,你今日得势,崔家无法沾你荣光,来日你若落败,崔家乃至整个崔氏亦不能再受你牵连。”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