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孔子显然不在这个范畴当中。
在孔子幼年之时,可是有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两个圣人亲自为他打下基础。
等到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离去之后,杨宣又借住在孔子的小院,指点他的修行,根基之扎实,丝毫不比圣人亲传差到哪里去。
再加上孔子乃是应运而生之人,得天地气运庇佑,区区一个金仙劫罢了,又怎么可能会有意外呢?
最终,孔子有惊无险的渡过金仙劫,成为金仙大能,从此长生久视。
哪怕是以孔子的心性,在渡过金仙劫,再无寿元之忧之后,也是心情极佳,急忙飞回小院,心想:
从今以后,我也是金仙大能,和杨先生同等修为。
然而,当他看到杨宣之后,顿时便愣住了,他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透杨宣的修为。
“不愧是杨师……”
但他很快就释然下来,以杨宣这些年所展现出来的见识,的確不是寻常金仙所能具备。
甚至有那么一瞬,他怀疑杨宣这个名字並非是重名,而是传说中的人族大贤者,天庭和地府的大帝。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在他的脑海当中存在了一瞬。
开玩笑,人族大贤者、天庭和地府的大帝可是准圣大能,日理万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善洪荒演化,
怎么可能住在他的家里,指点他的修行、创法,甚至时常还会充当任课老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恭喜孔夫子,渡过金仙劫,从此长生久视,再无寿元之忧!”杨宣並不知道孔子那一瞬的想法,由衷的恭贺道。
“若无先生这些年的指点,我难有今日之成就。”
孔子笑著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橙黄竹简,与晶莹玉笔递了过去。
“先生指点,无以为报,便將此物赠给先生,还请先生莫要推辞!”
这橙黄竹简与晶莹玉笔本是凡俗之物,但在大量人道功德的滋养下,已经化作上品后天功德灵宝。
就算孔子现在还未立教,这春秋笔和春秋竹简还未完全蜕变,对於大罗金仙来说,都属於是难得的灵物。
以孔子的见识,肯定知道这一点,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將这两件灵物送给杨宣,此等心性,当真是洪荒罕见。
即便是杨宣,都有些感动容。
但杨宣最不缺的就是灵宝和功德,他怎么可能收下此物呢?
相对於两件后天功德灵宝,杨宣更在意儒家的未来。
如果能有这两件灵物相助,今后孔子周游列国,立下儒教,不仅可以省却诸多麻烦,更是可以让儒教的起步变得更高。
哦,不对,现在不应该周围列国,而是週游洪荒东方!
现在的百家爭鸣,可是涵盖整个洪荒东方,没有灵宝傍身,杨宣可不放心就这么让孔子离开。
毕竟,创立儒家是孔子的事情,杨宣不可能一路隨行。
而且,时至今日,有些事情杨宣也该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