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敬两人也有点不好意思,打枪的手艺没有抛下,可这样的军事拉练他们居然也比较拉胯,不像个老兵了。
大约3个多小时后,李思华告诉大家已经接近目的地了,气喘吁吁的大家,好像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翻过一个小山梁,已经可以远远看见,下面有一个场地,目测还是挺大的,训练场在一个小山谷中,三面环山,实际上是块坡地。
李思华告诉大家,缺口的一面,出去还是小山,要转过几个弯,才到外面的平地,外头是个农庄,以后的后勤物资会先到农庄,再由部队自己派车马队拉回,外界的人是不许接近训练场的,这样训练场和外界隔了两重山,在外界就不太会听到枪声,偶尔听到了,也只当鞭炮。她笑着说,淘汰的人员也是有用的,会先用来组建一个后勤单位使用,来保障军事训练的进行。
走下山梁,训练场越来越近,曹子卿注意到一圈木栅栏,环绕着这个训练场,将训练场基本封闭了起来。两个管事已经等候在门口。
走进训练场,曹子卿三人放眼望去,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他们其实没有见过这样的训练场。训练场还只完成了一半,到处都还在施工。可已经完成的部分,就让他们有些看不懂。
民国时的军训校场,通常不过是营房外有一个大操场,有一些柔软器械,每天训练的主要是军事常识(例如什么是各种步兵武器)、跑操、步枪射击、拼刺等,上档次一点的,会有射击预行演习、距离测量、减药射击、排教练、马术、套驾教练、野外演习,以及对攻击、防御、追击、退却、扰乱、掩护、妨害等动作的演练,能做到这些演练的,已经是精锐了。由于士兵体能不足,所以能做到“会”就不错,至于“精”,只能是很少数的部分了,例如尖兵队。可眼前的这个训练场呢,和他们以往的印象完全不同。
李思华带着他们,逐一介绍了训练场的功能,尤其是他们陌生的部分。总体分为共同训练场地、专业技术训练场地、战术训练场地和山地训练场地,除了基础的射击和拼刺训练外,这些设施是用于训练15公斤重圆木奔跑1000米的(耐力和负重),那些设施则是训练在泥浆中进行3种姿势50米匍匐前进的(速度和灵活)等等,所有的设施配备,是为了总共要训练20多个城市和山地的地域进攻战斗课目,重点以城市作战为主。
相对于当时民国的军事训练,李思华的这套训练方法,简直是让曹子卿大开眼界,他在德国也没有见识过如此的训练体系。随着李思华的介绍,他的大脑高速地运转起来,心态也越来越兴奋,这才是真正的军事训练,他重新感到了作为纯粹军人的那种跃跃欲试。
李思华将训练大纲和计划递给了曹子卿,这是她十数个夜晚的心血。说道:“你先消化一下,有意见告诉我,明天我们修改完善,后天开始训练。”随即告诉管事,让在营房内的所有士兵,到操场列队,过了一会,营房里的所有人在管事的催促中,乱七八糟地跑了出来,跑到李思华他们的面前,聚成了混乱的一堆,他们好奇又有点害怕地看着几人。管事报告已经报到的有136人。
曹子卿向这些人看过去,就不由得皱了皱眉,这些人虽为青年(16~23岁),但绝大多数面黄肌瘦,明显体能很差,不说是像芦柴棒,被风一吹就倒,但显然根本受不起严格的军事训练。他叹了一口气,要将这些人训练成精锐,恐怕得是个长久的功夫啊。
李思华对这些人说:“加入护卫队,就是当兵吃粮。你们现在还什么都不懂,就只要记住一句话,长官叫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谁如果不服从命令,军法无情,决不轻饶!”
先把他们吓住了,李思华又说:“我保证,你们只要认真训练,一日三餐,夜训加餐,最多一天可以吃四次饭,每顿饭都有肉,保证每一个人都吃得饱!每个人都发训练服,训练中不用顾及制服的好坏,坏了就发新的!”人群中一下子都嗡嗡开了,每餐都有肉,衣服随时换,有这种好事?他们都呆住了。
李思华笑了笑,接着说:“但是如果有人不认真训练,偷奸耍滑,就不给饭吃,饿死活该!”对于这群文盲,她现在只能以最简单原始粗暴的方法,来让他们先学会服从命令。
说完一些注意事项后,她让管事带他们回到宿舍,命令把军服等发下去,并让黄敬和钟荣福去宿舍,初步教会他们如何穿戴军服和配件,以及如何收拾简单的内务,现在一个宿舍8个人,不注意内务的话,那就会变成猪舍。
她带着曹子卿去看了武器库,又让曹子卿惊奇了一次,相比民国的普通军队,这些武器配备,已经算得上武装到牙齿了。然后两人到了连队办公室,她要和曹子卿对训练模式做交底。
到了办公室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让曹子卿跳了起来。她说,“我需要这些人110天能完成这些科目的基本训练。”
“3个半月?这完全不可能!他们的体能跟不上,何况一个个都没有文化,学起来不会快的!”曹子卿觉得李思华完全不顾现实。
李思华平静地目视曹子卿,直到他平静了并坐了下来。然后她说:“还没有做,有什么不可能的?你先研究一下我的计划。一天4餐肉,其它营养也充足供应,90天每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9点的残酷训练,以及我个人为主的政治工作,还有科学精巧的训练设计,这一切的整合,就是为了超越常规,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曹子卿虽然没有服气,但也没有再多说,他想先研究一下计划再说。现实会教育这个女人的,练兵哪有那么容易。
李思华接着安排了职务,组建一个“护卫连”,让曹子卿担任连长,她出任指导员,她会参与部分训练。暂时不设排班干部,黄钟二人暂时作为曹子卿的助手,但能否以后担任排长等职务,需要根据训练来说话。除了对这个“指导员”的古怪职务不太了解外,曹子卿早有预料,所以平静地接受了。
吃过午饭,曹子卿就急不可耐地开始阅读李思华的训练计划,他仔细地阅读和思考着,一直到晚上,点着油灯还在看。心里也不由得思量,也许真的可以110天完成训练?可这需要这帮人一直保持旺盛的精神,他们能经得起这样的苦?这只是一帮刚爬上田岸的泥腿子,怎么可能?真正的精锐,都是千锤百炼才能成就的。
李思华的计划逻辑并不复杂,先是10天的队列和命令训练,让这些人学会听懂基本的军令,形成最基础的服从性和纪律性,也是利用这几天时间进行短期的急促补强身体,除了肉食,她还记得在原生世界自己训练时的几个方子,准备了中药材,计划每天以药膳强化士兵的吸收和体能。
在队列训练之后,则是60天不断加强的残酷训练,对20几个科目两三个一组逐渐攻关,训练量也是每天保持一定的增幅。
在完成20几个科目后,接下来则是20天的合成训练,将他们在20几个科目中训练出来的基本功,用大量的合成训练组合起来,形成真正的战斗力和战斗素养。
最后则是20天的城市作战特种训练。她其实还预留了10天,是用来给后来的人推移训练的,估计5天内能够满编,10天会超编到300多人,她计划根据训练结果和思想倾向,最终从中选择180人构成整个满编战斗连队,其余60~80人组成后勤队。
至于她的政治工作,从第一天开始到最后一天,持续不断,大多数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她主讲的识字课,在识字课中灌输基本的民族大意和阶级思想,同时每天在训练过程、吃饭等时间都会以拉家常、教育军事常识、教育生活常识等方式灌输基本理念。
这么短的时间,要让他们成为有强烈信仰的党军是不可能的。她的目标,也只是让这些人形成基本的倾向性,能够保持高昂的士气,更重要的,就是形成羊群效应,让他们尊重和对自己有所崇拜,能够坚决地甚至盲信地执行自己的命令和任务。短期而言,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她已经觉得很不错了。
李思华相信信仰的力量,但她同时也相信物质的力量,所以她准备了好几个政策,准备在训练当中用来激励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狂热,例如完成训练成为正式成员的,家庭奖励3亩地,而优秀分子,根据完成任务程度的不同,会奖励5至15亩地。她计划将购买的2000多亩地最后都散出去,一个革命者,留下地产来干嘛?
第二天的6点,吃早饭的时间,还是农民习气的士兵们,忘了什么都不会忘了吃饭,食堂开门的时候一拥而入,被曹子卿三人狠狠骂了几句,才有点规矩起来。
李思华早让人按照现代快餐盘的格局,仿作了木制的餐盘,进门的时候就可以发现食堂的桌子上,每一个长桌都放了10个人的饭,饭菜都已经打好,高高的米饭,一人一块大肉,真的有肉!早餐就有!还顾不得长官发话,就有人偷偷地吃起来,被巡视的黄敬看到,上去踹了一脚才停下来。
当曹子卿宣布开饭,食堂里一下子就只剩下了吃饭的声音。曹子卿不得不吼了几次,吃慢点,都是自己的,吃那么快,赶着早死去投胎啊。李思华在旁边看了看,笑了笑,这几天每餐饭量基本是固定的,否则这些家伙海吃胡吃得太撑,太饱了如何训练呢?不过油水一下子上去,估计拉肚子的人总有,她已经准备好了一些藿香正气水,这种霍元甲先生发明的中成药,在那个时代算是治疗腹泻的良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