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彪重重地点了下头。他当然也不服气啊,马家军的长处,还一点都没有发挥呢。他说道:“白天他们的火力太猛,还有飞机助阵。今天晚上,我们干他一家伙!”
马彪的计划是借助夜色的反袭。将剩余人马,借着夜色隐秘地运动到西华军临时驻地旁,然后在深夜,让骑兵短促突击,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入西华军内砍杀,如果得逞,那么步兵随后加入攻击。在夜晚,他不相信西华的火力还能充分发挥,至少他们也没办法可以瞄准,只能是盲打。
这个计划得到了马元海的高度赞同。两人让青马残军,抓紧修整,等到夜深再出发,现在他们离开西华军的距离,不过是十多公里,很快就能赶到的。
这只青马残军的大部分士兵,根本还没有丧胆,在随军阿訇们的鼓励下,他们的眼中,同样充满了复仇的欲望。
大约是晚上9点左右,这只经过重新临时编组的青马军,悄悄地向着西华军的阵地而去。
董振堂和罗楠挥,确实没有预料到,青马军白天遭受了那么大的损失,居然晚上就敢来反袭。虽然李思华事前强调青马军擅长反袭,他们也只是按照一般的军事规则,安排了部分明哨和一些暗哨。
所以在半夜2点,青马军开始突袭的时候,真的是一时猝不及防,被青马骑兵突入阵地,尤其坦克群这个时候都熄火,根本来不及发动。超过200名士兵还来不及还击,就倒在马刀的开辟之下,哨兵确实发出了警报,但青马骑兵的突击速度实在是太快。
不过部队训练有素,很快反应了过来,单兵强大的火力,在短促的慌乱后,很快将马家军的疯狂压倒了,第5军大量准备了卡宾枪和冲锋枪,密集的子弹之下,马家军的骑兵一个个摔倒下来,坦克开始一辆辆地发动起来,向着青马骑兵碾压过去。
但这些坦克追击青马骑兵的时候,正与青马的步兵撞在了一起,黑暗中这些狂呼乱喊的青马步兵,在钢铁弹流的轰击下,很快也只能溃散。
愤怒之极的董振堂和罗楠挥,立即命令全军追击,要把这只疯狂的军队彻底消灭,两人都自责自己轻视了中央的警告,低估了青马军队的疯狂,造成了不必要的战士牺牲。
坦克群领先追了出去,它们的航程,是113公里,马家军的骑兵,马匹是不可能跑那么长的时间的,所以只能是靠着自己的机灵,避开坦克的追击,在被激怒的西华军的连续追击下,大部分的青马军,都被消灭在这个过程中。
整个追击过程,一直到下午两三点才结束。大量的坦克在这个过程中被迫抛锚,维修师们都在拼命地修理。
最后,青马军方面,只有马元海,带着一千多人逃脱,连马彪也死在了西华军的追逐中,被流弹击中,坠马而死。战争前青马组织起来的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而西华军,则伤亡两千多人,绝大部分,是在青马的夜袭中伤亡的,这让董振堂和罗楠挥两人都深感羞愧,自己掌握的是何等强军?居然还会被一只落后的军队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不过,这个教训也来得及时,全军由此对青马的疯狂,都有了深刻的印象,深深体会到了中央军委,为什么如此重视这只军阀军队的原因,大家都坚定地认为,我军要彻底干净地将青马军消灭干净。
第128章青海战役(三)
于天云是从甘肃张掖进攻西宁的西华军第6军的军长,年仅25岁,湖北黄安人。
他同样不知道,由于李思华在这个时空的出现,他的命运有了巨大的改变。他原来是红四方面军红30军的军长,其政委就是李先年,可谓红四方面军的顶梁柱之一。在原来的历史上,传说他是反对张国焘分裂红军,被张撤职,最后被张的亲信,在长征路上扔到河里淹死,非常憋屈。
在新的时空,由于看重他是直觉型的天才将领,李思华给了他被重用的机会。这一次他独当一面,率领革命军第6军,从张掖出民乐,翻越祁连山中段的扁都口,准备先攻占西宁的北大门门源县,关死青马北逃的大门,再从北线向南进攻西宁。
这条路上的险阻,当然就是古代就很著名的“大斗拔谷”,尤其是其中的险要通道——扁都口。“扁都口”其实是藏语“扁麻多”的转音,意思是金露梅,这是祁连山中一种植株低矮的灌木,花量极多,花朵精致,金黄色最多,也有白色、粉色的,每到夏季,扁都口峡谷漫山遍野,盛开金露梅,极为壮观美丽,由此而得名。
整体“大斗拔谷”,指的是一条险要狭长的山谷,是古时关陇及河湟地区进入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峡谷险隘深邃,时宽时窄,险要无比。
由于马步芬对于北线西华军,是以迟滞为主,因此安排了2万人左右的,以保安部队为基础的骚扰和阻击部队,但这些保安团的战斗力一点都不弱,其实都经过类似正规青马军队的严格训练,主要是青马平时负担不起太多的主力部队及其装备给养而已。
这些保安团的战斗意志很强,在接获马步芬的命令后,直接从门源集结,然后快速行军进入了扁都口,利用狭长的山谷,层层阻击第6军。
第6军此时相对“轻装”,携带的重火力器具相对不多。不过他们也有特别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是全军第一个全面换装国产M1加兰德步枪的部队。
这种7。62毫米口径的半自动步枪,空枪重4。37公斤,容弹8发,全长1。1米,初速865米秒,而有效射程高达730米。按照李思华的记忆,还对步枪的导气装置进行了改良,改成为在枪管下方开导气孔的导气装置。解决了刺刀装配不稳,准星移动影响精度的问题。
这种步枪可靠性高,射击精度高,易于分解和清洁,它后来在二战中被证明是一种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枪,甚至被公认为二战中最好的步枪。巴顿就曾经吹嘘过这种步枪,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
在中国它被昵称为“大八粒”,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也很有名,在国内被称为“水连珠”,不过它是1890年左右的产品,到现在已经比较落后,苏联的最新步枪,青马是搞不到的。不谈太多的细节,在两个关键指标上,青马只有精锐才能使用的莫辛纳干步枪,有效射程只有549米,容弹只有5发,相比M1加兰德,就相去甚远了。何况,青马保安团中,就连水连珠这种落后的步枪,也很少,比较多的是汉阳造等老式步枪。
这就使得在峡谷中的“冷枪冷炮”对射下,青马军队难以压住西华军。西华单兵的射击精度,在大剂量子弹的训练下,远远超过了青马军,而且由于枪支的优势,比你射的远,容弹量又比你大,整个火力上,西华军仍然是压倒性的优势。而且携带的2磅火炮等,也随时追着青马稍微人多的地方开炮轰击。在这样的情况下,青马很难抵挡住西华前线部队的不断进攻。
所以发现“冷枪冷炮”不奏效,他们开始疯狂地集群“同归于尽”地袭击,由于地形狭窄,展不开大兵力,因此他们经常一两百人组合,狂呼乱喊,冲锋上来,试图与西华军短兵相接拼命,在开始吃了一点小亏后,西华军也适应了这样的打法,在轻重机枪、掷弹筒等火力的加成下,青马军的白天攻击几乎就很难了,损失太不成比例,冲锋一次搞不掉几个西华士兵,自己的人却几乎有去无回。
负责北线青马军的,是马步芬的亲信,青马老将韩起功。像他这样的汉人,在马家军的地位其实很尴尬,主要就是看马步芬个人,对其是否信任,而这种信任,其实要用自己的战绩来保证。所以韩起功很着急,到了晚上,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各种隐秘的、或者声东击西掩护的夜袭,几乎是整夜不停。
夜晚是比较麻烦,主要是火力没有精准度,也很难完全看清敌军的数量以及位置,所以在夜晚的伤亡率还是比较高,整个夜晚,成为了一个血腥之夜,于天云整晚都没能合眼睡一会。
所以在夜晚,西华军就没有继续前突,而是坚守现有地盘,仔细地布置了明哨暗哨,所有的特种单位,都稍微前出,构成了一个个小阵地,实现各种交叉的火力布置。于天云气得咬牙切齿,这个青马,果然与民国的其它军阀们不同,凶狠狡猾、斗志旺盛。不过等到天明,看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天色已经蒙蒙亮,韩起功长叹了一声,在这个峡谷的阻击战,是失败了,这个峡谷,毕竟只有28公里长,天亮后肯定挡不住西华军出谷。剩下的,就只有等到西华军出了峡谷以后,再择地利用骑兵的突击优势,对西华军进行突袭和埋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