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又能怎样呢?先准备好与日军的淞沪之战吧,不能表现出足够的力量,在谁那里都没有说话的余地。他感叹了一声,又投入了军事准备的相关工作之中。
7月15日,南下河北的林彪4野,与北上日军主力第2、5、6、9等师团前军撞上,发生接触式的激战,不过由于双方都很谨慎,所以基本是“一触即分”,双方都不愿意马上就发生决战,因为都觉得自己这一方,还没有完成准备。从15日至17日,中日双方基本形成了一条从十渡、岳各庄、义和庄、廊坊到宝坻、玉田的弧形对峙战线。
日军此时已经占领了天津和唐山等地,所以其进军方向,主要是从唐山、天津、黄骅这3个沿海区域,3路分进到北平前线汇集。按照其23个师团的大计划,除了前期已经安排进军,目前基本已经抵达前线的9个师团以外,其余14个师团已经从河北各地,向着北平前线急促行军而来,预计到7月20日前,总计70万兵力,可以全部就位。其中的5个新师团,已经海运天津,直接就近补充。
林彪的4野,也已经全部在这条战线沿途部署到位,其中罗楠挥13集团军,在完成北平攻防战后,也已经抵达前线,北平已经交给了地方部队。而13集团军此前的兵力损失不多,大约只有4000多人,抵达前线后,补充的兵力已经到位,所以现在4野也是完整的4野,4个集团军共计60万人。
理论上,由于4野先于日军完成集结,存在一定的利用日军完成集结仍需要4~5天的时间差,提前各个击破的可行性。但在军事会议讨论之后,否决了这种意见。主要是时间太短,而且日军前军本来就是几个最硬的骨头,没有太多可能一下子击破,最后还是会被日军的增援兵力缠上。不如按照原计划,等待日军完成集结,而我军利用这几天的时间积累大量弹药,对日军“聚而击之”。
所以这几天,就成为双方大战之前拼命准备的时间。在北平的附近,西华军利用寻找到的几个平坦的地形,在紧急建立至少4个野战机场,这样包括南苑在内,就有5个机场可用,足以容纳上千的战机加入会战。到7月中旬,西华的战斗机发展到7个航空师,其中的4个都会参与此次会战,单单战斗机就高达1280架,然后还有300架的JU87俯冲轰炸机,以及最新出炉的100架JU88红龙战斗轰炸机。总的战机规模高达1680架。甚至24架B-17高空轰炸机,也会从察哈尔方向直接支持对日军的轰炸。
日军也有类似的准备,在感觉不妙的石原莞尔的坚持下,陆航第1和第2航空军的主力,总计超过1500家以97式为主的战机,都转场日军控制的河北各野战机场,集聚了日本陆军此时的陆航精华。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石原的命令是,现在有多少新增的战机,就全部飞到河北去。他很清楚,日军军工生产目前原材料唯一跟得上的重要兵器,就是战机。7月份战机的生产量已经能够接近1000架,如果能经过3个月的时间,到9月份陆航几乎可以补给超过3500架战机。每次他想到这个,就会痛骂寺内这些“陆军马鹿”,提前发动,让他的10月计划泡汤的情况下,就是失去了空中优势。
但实际上,这也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西华到7月份,战机生产量也接近500架,由于技术的优势,提供的新增战力,并不次于日本,而西华的扩张将比日本更大,等到1937年底,就可以达到月产2000架的水平,反超日本。
林彪的4野,正常装备的105MM以上的重炮,是2400余门,但为了与日军决战,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000门以上;而其它小口径的野炮、速射炮、迫击炮等上万门,近战使用的M34高射炮有7千多门,整体集中了2万多门火炮,可谓是世界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高密度火力集群,对于日军形成了绝对优势。
日军此前只有5个重炮旅团,在最近几个月的军备中,紧急扩充到了25个,目前有13个在河北,不过此前的北平攻防战已经损失了2个,现在还剩下11个,装备有150MM以上重炮约600门,其余还有一些野战重炮联队、重炮联队和高射炮联队。每个师团还有一些75MM为主的步兵炮。整个日军的炮兵火力,重炮不超过800门,而75MM以上的炮不超过1200门,再就是剩下的迫击炮等小炮,数量也不超过3000门。全部火炮不超过5000门。
所以4野与日军的决战,单单在炮兵火力上,就是4倍以上的差距,更不要说空中轰炸了,日军的轰炸机是很差劲的,主要是伴随步兵进攻,在西华战机的打击下,难以有什么轰炸的行动,与西华的轰炸机群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实际上,在没有空中优势的前提下,他们甚至难以穿透西华步兵的防空火力进行轰炸。
双方剑拔弩张,气势空前紧张。此时从南京又赶来了很多西方驻华武官,他们大多又向日军提出了“观战”,也有向西华提出的。日本和西华两面都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而大量的民国和西方记者,也都云集前线。所以北平和前线的信息,通过武官和记者们的描述、照片和信息,不断传向全国和全世界。
然而,就在全球都等待着北平南部战线的消息的时候,在热河,突然迸发出另外的灿烂火光,震惊了全世界!
第166章粟裕的大纵深突破闪电战
7月19日上午9点左右,粟裕站在坦克部队前行的一辆指挥坦克上,他的心情,现在非常振奋,又带着一丝惶恐,全军的压力,现在都集中在他的肩膀上。
他率领的,现在是第1和第2集团军的混编装甲部队。包括2个坦克师近千辆坦克,超过1500辆的装甲运兵车(可以载运1。6万多人,即一个步兵师的兵力),以及大量的6轴汽油机重卡和10轴柴油机重卡。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只全机械化部队。
兵力也不少,全军实际上是8个师,2个坦克师、4个摩步师,2个步兵师,超过12。5万人(单单维修师,就配备了5千人)。其中1个步兵师是使用装甲运兵车,而另一个步兵师则用重卡运输,使之变成了临时的摩步师。这样的全机械化部队,也只有在热河这里的平坦地形上,才能毫无顾忌地使用。
弹药油料都配备得很充分,两型重卡都是超配的配。用彭总的语言来说,妈拉个巴子的一野的好东西,全部都给你配上了,其它部队日子都不过了。全军的眼睛,都盯着你粟裕呢。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两个字——“突破”。根据情报,日军现在热河有10个师团,其主力部队,为藤田进第3师团、矶谷廉介第10师团、弘前第8师团、山室宗武第11师团这4个一等师团。所以他的目标,就是突击闪进,冲垮这4个师团的防线,从而使得日军的整体防御战线破碎,为一野对这10个师团的歼灭战打下基础!
这4个师团,目前在热河的黄旗、丰宁、黑山嘴、虎什哈一带,组成了对西华察北、察东方向的防线。
粟裕望了望前方,距离日军已经不远了,日军已经很可能发现西华军的到来,他命令全军停下,对全部坦克和机械进行检修。
正在承德的日军热河方面军的司令官多田骏,此时正在和第3师团的师团长藤田进通话,藤田进向他报告已经发现西华军来袭,规模极大,侦查兵发现敌军装备了大量坦克。
多田骏命令他固守阵地,同时通知了其余的9个师团,他考虑集中兵力与西华会战,自己有10个师团及一些其它部队,高达30万人的兵力,虽然比不上河北,可也不是可以欺负的。西华的出击,在他看来,正是为他的伟大功业,提供了机会。
多田骏和参谋们讨论着,他脸色露出了狞笑。自己在前线,有4个帝国最优秀的主战师团,而其余6个师团,在三天之内就会赶到,先挡住西华的进攻,在兵力汇集后,再全面反攻,让西华知道皇军的厉害!
他对于北平攻防战的失败,是比较不以为然的,认为是被狭窄的地域所限制,使得西华的火力优势发挥到了最大。所以他命令前线4个师团,一定要注意弹性防御,利用皇军士兵小战术精熟的优势,不要在前敌阵地上布置密集的兵力,而是要机动灵活,并且不时对西华军发动反击。
藤田进却没有司令官那么乐观,他仔细地研究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发来的战报,对于西华军的火力印象非常深刻,这是大敌,不可轻视。他命令全师团提高警惕。
藤田进想着,日军的火炮太少了,自己统帅的这个一等师团,目前也只有64门75MM步兵炮。日军不是不想增加师团的火力,但是要增加火炮就必须考虑运输问题,需要大量的卡车,而油料的消费也非同一般。日军,还是打不起现代工业国家奢侈的战争。
15公里外,西华的坦克和装甲车开始一辆一辆地发动起来,还有卡车,基本上就是三个战斗群,坦克冲锋战斗群、跟着的装甲运兵车战斗群,以及在最后的卡车牵引的重炮战斗群。至于摩步化步兵,他们在队伍的最后,最大的作用是“补枪”。
全军出发,向着日军第2师团的阵地席卷而去!在接近日军5~6公里的地方,牵引火炮停下,逐一展开,准备炮击,而坦克则继续前进接近日军阵地。日军已经发现了西华军,也已看得到全军出动,望远镜里甚至可以看得到在战壕中穿梭的日军士兵。
死神的呼啸响起,粟裕抬头看去,这些轰炸机将与炮群配合,充当第一波攻击的火力。而在天空远处的一个个黑点,则是护航的战斗机。
听到“死神的呼啸”,藤田进心里喊糟,日军陆航的战斗机,此时大部分调往了河北,而东北航空队的战斗机,大部分都在辽宁和吉林,在热河的不过只有一百多架。虽然己方的侦察机,肯定已经将情报传回后方机场,己方的战斗机也已出动,但光是看西华现在攻击的架势,他就不觉得陆航的飞机,能够阻止这些轰炸机的行动。
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爆炸的火光和声音,肯定有战机被击落了。双方的战斗机,开始了对彼此的绞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