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神笔马良是哪个年代的人 > 150160(第26页)

150160(第26页)

这幅油画她暂时存放在系统背包里,免得放在外面,还要担心保存问题。

闻慈这组画只有五幅,是因为八月份,是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的时间。

这场国家级别的会议由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老人召开,在外界并没公开,闻慈知道这桩消息,是徐老爷子特意告诉她的——徐截云一直在外未归,但徐老爷子对她很好,时不时让人来给她送吃的,后来闻慈也去大院拜访了两次。

徐老爷子先问:“小闻啊,我记得你是高中学历吧?”

闻慈说:“是,高中毕业。”

徐老爷子就说:“现在外面都说念书无用,但我们都知道,念书怎么可能没用?不念书就没文化,没文化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是有机会,你想不想继续念书啊?”

闻慈心中微动,隐约猜到了徐老爷子今天特意叫她来的目的。

她思索半天,试探着说:“能不能念书,也不是我能决定的。”

徐老爷子“诶”了一声,摇头道:“人民的意志是很伟大的,虽然暂时不能,不代表永远不能。现在的风声已经没那么紧迫了,你知道前阵子发生了什么吗?”

闻慈的历史水平真不知道,虚心问:“什么?”

徐老爷子喝了口茶,笑道:“时代在改变了。”

科教座谈会的事外界不知道,但大院怎么可能不知道。

徐老爷子哪怕没挑明,也觉得闻慈这么聪明的孩子,肯定懂了自己的意思,果然,她眼睛亮晶晶地问:“那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考研究生呢?”

徐老爷子一口茶水呛到嗓子眼,勤务员小张急忙过来给他拍背。

徐老爷子咳了好半天,才捂着胸口,不敢置信地问:“你想考研究生?”

“我先问问,”闻慈没说死,毕竟她要是考不上,那现在夸下海口也太丢人了。

徐老爷子觉得研究生不是那么好考的,但他也没说什么,抬头想了想,摇头道:“现在还没听说关于研究生的消息,你等等,等我知道了告诉你。”

闻慈甜甜地道了谢。

从徐家回去,闻慈就开始写信。

还没公开声明的事,她当然不会直说,她只是暗戳戳地让朋友们看看之前的课本,虽然没有理由,但她觉得自己的朋友都很聪明,肯定都能明白画外音。

果然,半个月后,闻慈就陆陆续续收到了回信。

第一封是乌海青的,他在北省省城,收到信最快,他在回信里大咧咧问了是不是首都有风声,但是也说了,他15岁那年就考上过首都美院,只是才念了一年,大学没了,他现在哪怕能上学,也不想再重新上大一了。

闻慈觉得乌海青的状况和自己很像,都不想念四年本科。

闻慈给他的回信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看看书,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考研就算比高考的时间晚,但应该也最多晚几个月吧。

第二批回信是来自白岭市的。

苏林、陈小满、宋不骄、白华章、孙笑言……哪怕是后来交往没那么多的朋友,也不知道对方要不要参加高考,她也给每个人去了一封信,只是对于关系好的,她表示的更直白一点,对于稍微疏远些的,她就含蓄了很多,只是让对方最近多看看书。

几乎每个人都有回信。

宋不骄似乎也听到了座谈会的风声,言辞间没有意外,她说自己其实念过工农兵大学,北省医学院,如果有机会的话,她想继续念医学,学习更先进的医学技术。

而苏林和陈小满两个人就激动多了,纷纷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学,到时来首都。

最晚的一封信来自成爱红,她比别人晚了足足半个月,回信时闻慈才知道,她这阵子在县里政治学习,才回家看到信,看出闻慈的言外之意,她十分不敢置信。

徐老爷子告诉闻慈这个消息时,还给她弄了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闻慈已经有一套了,她就把这套17册的书拆吧拆吧寄给了关系好的朋友,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但聊胜于无吧,总比什么也没有的好。

一直等到10月12日,两个文件才正式批准。

一个是《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一个是《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但后者是先由华夏科学院所属的研究所、大学开始,而全国普遍性的研究生招收,目前还没有消息。

闻慈知道这个消息后,有些失落,但又为大家而赶到高兴。

徐老爷子问:“你复习得怎么样了?”

“数学和政史地都看得差不多,但如果考研的话,我不知道会考什么,”闻慈说,她虽然认识首都美院的郑副校长,甚至还有对方的地址,但要是找上门问的话,她总打算像是在走后门,反正她觉得自己应该不至于落榜,索性就按自己的想法复习了。

徐老爷子欣慰地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

闻慈回家路上,在公交车上,看到报亭前排满的长队。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但76年那会儿,是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痛,而今天,确是举国同庆的大喜事——高考恢复了,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