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老树开花他以前什么样
老编辑摸了摸自己的老脸,哼笑道:“你前几天不是还打听过人家吗?”
钟玉兰一愣,恍然大悟,“你是闻慈?”她前阵子从乌母那儿偶然看到《乒乓》,很是惊讶,看封底的画师介绍提了一嘴是北省白岭市的,还特意问了一句。
闻慈笑着问好:“您好,我是闻慈。”
钟玉兰笑了笑,她看着是将近六十的年纪了,理着一头利索的短发,已经白了大半,但一双眼睛却很清亮,她一笑,眼角细细的皱纹就挤了出来,像是金鱼拂动的尾鳍。
她转头对大家道:“我和闻慈是同行。”
闻慈一愣。
钟玉兰笑着看向她,解释道:“我是电影制片厂的,你是电影院画师,怎么不算是同行?”
闻慈这才明白,俏皮道:“那您得算是我的大、大、大前辈。”
钟玉兰喜欢大大方方的孩子,遇事不胆怯,她听到闻慈的话,摇了摇头,一本正经道:“我来电影院也没干多少年,可称不上大、大、大前辈。*”
一屋子人都哄笑起来。
乌母笑着拍了下她手臂,“快坐,我们坐着说。”
客厅沙发不够,几个年纪最大的长辈坐着,连同主编在内,剩下还算年轻的都坐在椅子和塑料红凳子上,大家围在一起,虽然没有什么茶点,但气氛很愉快。
钟玉兰要坐到闻慈旁边,老编辑没好气道:“得得得,这就给你让位。”
老编辑往一边挪了挪,钟玉兰大方坐下,离得近了,她很认真地看了看闻慈的脸,忽然笑道:“你怎么想到去电影院的?你的水平,正经美术单位也能进的。”
闻慈没想到话题这么跳跃,但还是道:“我那会儿找工作,就电影院有机会。”
要不是这个机会,她现在估计就在市七中当英语老师了。
钟玉兰问:“你们市的美工水平都怎么样?”
闻慈眨眨眼,道:“都还行,我的同事比较出挑,他也出了小人书。”
钟玉兰眼角的笑纹更深了,“他也和你差不多大?”
闻慈点头,“就比我大了一岁。”
钟玉兰问了好些问题,美工的工作忙不忙、喜欢什么电影、喜欢看什么书……林林总总,闻慈都回答了,心里摸不着头脑,这是调查她的人物生平吗?
乌海青给她倒水,“钟姨你口干不干?”
钟玉兰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笑着横了他一眼,“又不是你说,你替我干什么?”
她又对闻慈道:“你的水平很高,比很多有经验的老画师都强,要是有机会,还是要往更大的单位走一走,大城市机会多,不会把你困住。”
闻慈了然地点头,“有机会的话,我会的。”
钟玉兰满意地点点头。
钟玉兰跟其他老朋友说话去了,闻慈当个合格的小辈,笼络了这帮中老年的心。
等到散场时,老编辑依依不舍,“下回来省城,再和爷爷见面啊。”
钟玉兰觑他一眼,笑骂道:“还爷爷呢,真好意思,又给你孙子扒拉好姑娘?”说着,拍了拍闻慈的肩膀,道:“我的地址给你了,要是以后想问什么,可以给我写信。”
闻慈乖巧点头,笑得特别让人喜欢。
……
闻慈是回招待所的路上,想起来钟玉兰是谁的。
她以前听她当画家的爸说过,上世纪后期祖国美术界的名画家之一,年少成名,老年后奠定殿堂地位,搁在几十年后,一幅画能拍出几十上百万价格的大佬——钟玉兰钟女士。
原来这时候的钟女士,是在北省电影厂吗?
闻慈走在宽阔的省城街道上,觉得有些奇妙——互联网时代有一张钟女士老年时的照片流传,那时的她大概八十多岁了,穿着朴素,一头短发,笑容和蔼而稳重。
原来真正的钟女士,其实幽默风趣,很爱开玩笑吗?
这种感觉,好像闻慈走进了历史书,跟很多年前的人对话了一样。
闻慈回到招待所,把钟玉兰和其他人给她写的联系方式都收了起来,好好地放进笔袋里,今天这一场的确受益匪浅,这些人水平很高,嘴里随口谈论的,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的名字可能没流传到下个世纪,也可能是闻慈没听过,但今天,她记住了这些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