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神笔马良播出年代是哪一年 > 130140(第18页)

130140(第18页)

……

闻慈不知道,这个遥远的西北还有自己熟人。

时隔一年半,她早把闻大安一家人抛到脑后了,反正闻小兰她后来打听过,老老实实上完学,不知道怎么,去底下的县城找到了个临时工的工作,从来没到她跟前过。

至于闻小聪,在大西北不知道哪个旮旯里,哪就那么巧让她碰上了呢?

马车到了镇上,萨仁就和闻慈林姐下来了。

“供销社和副食品商店就在旁边,我们过去,阿不都听人说今天有新进的布料,”萨仁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而阿不都驾着马车,往镇上另一头的中学去。

去供销社这短短几十米,萨仁碰到不知道多少熟人。

她高兴地用维语和大家打着招呼,闻慈听不懂,就保持着微笑——她真诚地希望,这边没有像俄国一样笑容代表这人傻乎乎的看法。

萨仁特意跟闻慈用普通话来表述:“这是二姨”、“这是三舅”,“这是姨奶奶。”

闻慈好像萨仁的女儿一样,还被这些七大姑八大姨笑眯眯地夸奖了一番,好不容易到了供销社,大家就顾不上了,一个个涌上柜台要买心仪的商品。

萨仁也挤了过去,“我要那块深绿色的棉布!”

闻慈打量着这家供销社。

一方水土一方人,也是一方店铺,镇上的每家店基本都是双语的牌匾,而且起名很有特俗,比如这家供销社,名字朴素直白得有点好笑——良心供销社。

这不是一例,对面的理发店,叫美丽理发店,还有饭店,就叫美味饭店呢。

良心供销社的东西也挺有地方特色,除了饭盒肥皂这些各地都有的东西外,还有这边特色的葡萄干、杏干、核桃坚果,还有一些闻起来非常香甜的糕点。

闻慈在萨仁家吃过,这里的果干坚果特别好吃,但糕点很甜,她不太能接受。

她悄悄问林姐:“你要买点吗?”

林姐点头:“难得来一趟,给家里人寄点回去,”给自己买东西当然不能用公家出差的物资,她掏出自己的钱,指着柜台里的干果问售货员:“这些要票吗?”

浓眉大眼的维族姑娘睁大了眼,用很不熟练的普通话问:“泥说什么?”

闻慈凑过来,慢慢地说了一遍,这回售货员听懂了,摇摇头,“不要票,但钱很贵,”说着,她挨个指着里面的干果介绍,“绿葡萄干,四毛五一斤,紫葡萄干,四毛六一斤,杏干,三毛八一斤,薄皮核桃,三毛二一斤!”

说到最后,她竖起大拇指,强调道:“好吃!”

闻慈觉得这些东西看起来也很好吃,不过也真不便宜。

她把几样果干分别买了两斤,售货员用油纸包上,她买得不多,因为她已经记住了这些东西的味道,可以用系统来画,现在买这些,是为了合理地当着林姐的面寄出去。

她还买了半斤白糖,到时候请萨仁帮忙,做那种酸甜味的奶疙瘩,据说特别好吃。

至于她不太吃得惯的糕点,她也买了一些,这是分给萨仁家几个孩子的,这几天她和林姐经常来萨仁家,没少打扰,她觉得自己得多表示一下感谢。

林姐也买了一些东西,她工资是在居民平均线上的,这次出差好几个月不在家,正好给父母买点新鲜的事物,这些果干都很好吃,估计他们也会喜欢的。

买了东西,自然要寄出去,闻慈和正在挑选布料的萨仁打了声招呼,和林姐去了邮局,就在良心供销社的斜对面,走几分钟就到了。

她先买了邮票,贴到准备好的信封上,又把刚买的东西寄出去,填了地址。

她不知道徐截云这会儿在白岭还是首都,想了想,填了首都的地址,这是他在她出差前告诉她的大院地址,要是他不在,包裹也有人接收,不会把东西放坏。

果干虽然挺干,但还是有水分的,要是没人收起来,还是可能会腐败。

寄出东西,闻慈就满意地拍拍手,顺便买了几套邮票。

她没有集邮的爱好,也不懂这会儿什么邮票值钱,但反正也不贵,看到漂亮邮票的时候就会买一两套,升不升值的不说,有些邮票设计得那么好看,光欣赏也很开心了。

等林姐匆匆现写了一封信,寄出去后,两人又回了供销社。

萨仁已经挑好了一块布料,又买了些家里用完的香料,孜然很重要,还有辣面子、胡椒,斯亚旦也不能缺,每次烤馕的时候都得用它呢。

闻慈认认真真跟她请教了这些香料的作用,自己也买了一些,用纸包着,放进包里。

萨仁说:“艾萨和古丽喜欢吃抓饭,我还要买一些大米和黄萝卜,”黄萝卜长得跟胡萝卜很像,但颜色更浅,口感更甜,做熟了以后比胡萝卜更糯,也是当地的特色。

闻慈心想,挺好,自己还可以学一道手抓饭。

萨仁忙忙碌碌买了一堆东西,她们回到大路上,等着阿不都回来。

大概十二点半的时候,阿不都驾着马车回来的,车上多了两个穿着羊皮大衣的半大孩子,怀里抱着挎包,皮肤微黑,五官深邃,和父母长得很像,已经是大人模样了。

见到爸爸说过的闻慈和林姐,他们有点腼腆地问了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