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安帝去世之前,不说到达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在吃饱这方面,大家也是过了几年好日子。
但是长达四年的乱世,让整个宁朝国力遭受重创。在这次波及全国的大起义中,何赵理所当然地将粮仓用作军备,或是用来拉拢民心。
所以现在,他们不得不处理的第二个问题是国力。】
弘安帝脸色微变。
虽然天幕说的是他死后,但是这些问题显然与他有关,而且是非常有关。
【这件事情解决起来,至少方针是简单明确的。即轻徭薄赋,以仁政休养生息,加强经济生产,而不以重典治理天下。
当然,门阀世族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楚山何等狠人,把一群人打趴下,跪在地上唱征服。除了楚山之外,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势力,都是平民百姓揭竿造反,起义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人,先杀士族,再杀官员,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百姓们用武力告诉了高高在上的贵族,教会了他们什么叫别惹老实人,什么叫大众的力量。
现在一看,非常好。为了大家的小命着想,还是先老实几年。】
天幕这话一出,百姓们纷纷呸呸作响。
“真是一群贱人!”有人不屑道,“不杀到自己身上还真不会怕!”
“我们也能吓到那群老爷吗?”明明他们眼高于顶,凶神恶煞,竟然还会怕他们?
“我看还得再杀一次,不然他们不记得痛!”
贵族们的眼神也凝固了,面面相觑,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良久,才有人尴尬一笑:“呵呵,这天幕也太偏向他们了。”
众人纷纷响应,满厅充满怨气深重的回应。
【景化元年即将过半时,眼看着各地逐渐安稳,中宗做出了一个并不突兀的决定,他要开恩科。】
这倒的确是非常正常的决定。
毕竟按照天幕的时间线,弘安帝去世四年,这期间当然不会举办科举。何况各大势力打出了猪脑子,目测学子们应该也没有心情考试。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朝政逐渐趋于稳定,岗位又有相当多的空缺,简直就是升职加薪的必备时刻。
眼看着一切都逐渐走上正轨,弘安帝逐渐放下了心。
虽然他选人的眼光……不太行,但是他的后代仍然有人能当重任,呵呵,这就叫他天命在身。
他那些虎视眈眈的兄弟们,竟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众臣对这个决定非常赞同,已经准备进行下一个内容:争吵出本届考官,为自己阵营谋得福利。然后他们发现,诶,不对!】
弘安帝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
萧宜春:“……”他觉得不当丞相也很好,只希望别搞事。
【早在仁昭皇后治理内政时,已经有许多女官进入众人视野。但是他们只当是战时特例,平时走的也是皇后内廷的路子,众臣根本没把她们放在眼里。
但现在中宗特别指出:为什么只让男子参考呢?他现在就要男女一起考试,共同角逐进士之位,未来入朝为官,一切待遇全部等同。】
沈明哲:“……”他要晕倒了。
身边两个辅官见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惊骇至极,慌乱中奔上前扶住上官,冲着门外喊:“去叫大夫——!!!”
沈大人一口气喘不上来,一句“牝鸡司晨”卡在喉咙里,终究没能振臂高呼出声。
萧宜春扫了一眼身边的孙子,他发现这孙子毫无反应,甚至跃跃欲试。
他心中生出某种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