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她的眼眸,冷静自持,不曾沾染半点欲望。
哪里像一对恋人?
骆明璨嬉皮笑脸道:“二佳啊,有没有可能,你家阮老师是躺0?需要你含泪做1?”
“我哪里知道啊……”宋尔佳又重重叹了声气,忽而反应过来,“为什么是含泪做1,我需要含泪吗?我不1吗?”
骆明璨闻言,乐得连拍大腿,哈哈大笑。
听见她的嘲笑声,宋尔佳冷笑一声,没再开口,撸着猫,一边默默听损友在那头抱怨说笑得脸颊发酸,一边打开手机相机照自己的面容。
她是清秀挂的长相,从前阮祯教她化妆,说她适合淡妆,因而她很少化浓妆;栗色的长发,也显得眉目更加温婉。
嗯,是时候换个发色了。
这边宋尔佳琢磨着换个发色,那头骆明璨笑了半晌,方才收起嬉皮笑脸,正经安慰说:“好啦好啦,你个傻子别多想,既然选择和你在一起了,怎么可能对你没兴趣?人可能只是工作累了,你今晚再试试。”
*
“又在拍视频啊?”
早上教学查房,查到8床的年轻患者边上,阮祯身后带着一群医生和医学生过来,笑着和患者打招呼。
8床患者是一个18岁的女孩,姓魏,双向障碍入院治疗,平时喜欢拍摄一些小视频上传到网站,性格敏感,病情不发作时,乖巧懂事,依从性很好。
第一次就诊时,她礼貌地问阮祯:“医生,我可不可以录像啊?”
阮祯笑着摇头拒绝:“不可以喔。”
她便乖巧地收起了手机,认真和医生陈述自己的病情。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发年龄大多在20岁之前,典型表现之一是情绪不稳定,时而情绪高涨狂躁,时而低落抑郁,具有低龄化高自杀率、高共病率、高复发率等特点。
双向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现象学,属于临床上比较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数据表明,约有70%的双向障碍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不少名人,诸如首相丘吉尔、画家梵高都患过这个病,所以某些外行人喜欢把这个疾病和“天才”二字挂钩。
可绝大多数患者并非天赋卓然的天才,只是生病的普通人。
比起抑郁症,双向更不为人所知,很多人即使患上这个疾病,也不知道这种问题的存在;许多患者的家属甚至没意识到这是生病,只觉得患者是性情古怪,或是矫情。
这位姓魏的女同学亦不是第一次入院治疗,两年前就奔波于江州市的各大医院,一开始医生诊断是抑郁症,使用考抑郁药物治疗一两个月后不见效,躁狂的发作频率反而增加,家里人便带她换了几家医院检查,最后明确诊断是双向II型障碍。
阮祯看她的入院记录,这已经是魏同学第四次入院治疗。
平常来门诊拿药,她都会打开手机视频录像,把完整的就诊流程和就诊心态分享到短视频平台上。
魏同学笑眯眯问阮祯:“医生,你要不要入镜?我给你打马赛克。”
看得出来,她今天心情不错,阮祯微笑着摇头:“不了,我不上镜,查房这段也不能拍摄喔。”
“放心,我不会偷拍的。”她躺在床上,打开短视频app,看上一个发布的视频下面,网友给她的留言。
阮祯让管床医生陈述病情,然后提问实习生问题。
实习生们鹌鹑似的低着头,少有愿意主动回答的,阮祯只好点名。
点到一个男同学,回答得磕磕绊绊,躺在床上女孩看他可怜,笑眯眯给出一两句提示。
比起初出茅庐的学生,有些患者近乎久病成医,确实对自己的疾病更加了解,各种名词解释、临床表现、用药方案熟稔于心。
阮祯也不责怪病床上的女孩,反而温柔笑问她:“网友们都和你说什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