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宗室那么多王,可能上榜的几个?
也就赵郡王李孝恭、魏郡王李道玄和任城王李道宗三人而已,
刘弘基都没能上榜,前宰相杨恭仁、陈叔达不也一样没上榜。
太上皇当初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上榜的还没一半。
面对这张赐食实封功臣榜,
不管心里还有没有意见的,
有了李神通这个榜样在,接下来都没有再敢站出来了。
李世民问了几遍,
让宇文士及又宣读了一遍。
“既然再无异议,那便按此封赏。”
李逸得实封一千八百户,相当於每年能得到一千八百户课丁交纳的三分之二租调,
其实这点收入並不算多,一丁一年的租调是两石粟,绢半匹,绵三两。
就这点粟、绢、绵,还得李逸这个封君派他的国官,前往封地和地方官员一起徵收,徵收后三分之一归朝廷,三分之二归封家。
这还得自己运回来,或是在当地卖掉。
基本上封臣们的食邑,都不在京畿之內,李逸的封地就在河北。
可除了能收点租、调,其实那些封户跟他这个封君,並没有丝毫的依附关係。
正常一户食邑,能挑选三丁之户,这么算下来,一户实封食邑,一年其实也就能得到四石粟,一匹绢和六两绵罢了。
李逸出租十亩地,都有这个收入了。
一千八百户,也就两三千亩地的租子收入罢了。
但,
肯定不能只算经济帐,
实封功臣,和没有实封的封爵功臣,肯定是两个档次,
而有爵和没爵的,又是分档次。
李逸做为实封功臣之首,
还是意义非凡的。
多少人,连实封三百户都没混上。
李神通刚才可是气的跳脚。
而正常情况下,皇子们,也只实封八百户,公主们实封也才三百户罢了。
而且公主的实封,一般是要等出嫁了才正式封给。
別看亲王食邑万户,郡王食邑五千户,国公食邑三千户,那全是虚封,没有半点实际收益。
宫乐奏起来,
皇帝宣布,
今日宫宴,实封功臣们赐坐前排。
李逸这位司徒、侍中、雍州牧、左卫大將军、太子少保兼太子詹事,当之无愧的坐在了最前面,
司空裴寂排他后面,
然后就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了。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本来功劳跟尉迟恭一样,和长孙无忌他们也是功並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