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不许将军见太平 > 16荔阳学堂案1(第2页)

16荔阳学堂案1(第2页)

李主簿亲自分发了钥匙,交代了马厩的位置,又安排了被褥、膳食、炉灶、水源……一切都井井有条。楚无锋在心中暗自称道:能胜任主簿一职的,果然是心细如发之人。

张县令则在驿馆外躬身邀请道:“将军远道而来,风尘仆仆,下官已于县衙设茶,略表薄意。请将军移步。”

楚无锋微微颔首:“有劳张大人了。”

她携了副将与阿石随行,其余亲兵则留守驿馆,稍作休整。

她们在县令和主簿的指引下,登上了另一辆马车。车子穿过街巷,行至不远处的县衙中。大门早已敞开,堂中陈设素净,厅上烛火明亮。座位已经设好了,酒水与茶点也整整齐齐地摆在案上。

张县令态度恭谨,亲自引她们上座。

楚无锋坐在正对大门的席位,阿石与副将则分坐在她左右。

张县令端起酒杯,恭敬道:“下官久仰楚将军大名。今日楚将军驾临,实乃本县之幸。小小县城,粮秣器具有限,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将军宽恕。”

楚无锋也端起杯回敬,微微颔首道:“张大人客气了。此番回京乃奉诏在身,怎料突降雨水,道路受阻,这才突然到贵县来。已是不速之客了,怎敢再有更多打扰。”

主簿在一旁应道:“楚将军言重了。本县百姓多感念将军镇守边疆之恩,如今能亲眼见到您的风采,心中自是安稳,哪里会觉得添扰?”

张县令点头附和道:“是极是极。楚将军护国安疆,护民有方,百姓仰望。若将军有差遣之处,荔阳县衙自当竭力以赴,绝不敢慢待。”

楚无锋道:“承蒙贵县接纳安置,本将已是感恩之极,定会铭记于心。”

几人寒暄了一阵,气氛十分融洽。

酒足饭饱,张县令亲自送将军一行返回驿馆,又遣人送来几坛井水、几篓柴火等,全都搬进院内。

楚无锋谢过县令,命人收下这些物资,又道:“本将定按制驻扎,不扰城中事务。若有不便之处,还请张大人明言。”

张县令连声道“不敢”,再三作揖,这才告退。

------------------------------------------------------

此番本来是休整的大好时机,但楚无锋却因心中烦闷,也无心休息消遣。

奉诏回京,前途如何,谁也不知道。男皇帝已经对她有了忌惮之心,甚至欲取她性命;她也不再有边关大军的兵权,手头只有一支亲兵……

驿馆内的床榻上,楚无锋一闭上眼,纷杂的思绪便涌入大脑。

夜深了,阿石已经在旁边睡熟了。无锋给她掖了掖被角,自己又转过身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次日清晨,驿馆外刚刚响起鸡鸣声时,楚无锋便已穿好了常服,命人不必随行,只带了阿石一起,打算去城中逛逛。

荔阳县并不大,街巷却很繁华。晨光洒在青石板街道上,照着沿街的茶馆、药铺、民房……颇具市井生活气息。

时间推移,人声渐起。商贩走街串巷、大声吆喝,学童朗声背书,说书人在茶馆讲着故事……楚无锋身处此间,难得觉得心中松快一些;阿石很少见到这样的烟火气,更是好奇心大起,四处看来看去。

二人正走着,突然听到前面起了喧哗的声音。街角围了一群人,指指点点。

楚无锋停住脚步,眺望了一下:“好像是官府在抓人。”

阿石问道:“要去看吗?”

楚无锋犹豫了一下,摇摇头,压低了声音说道:“罢了……我们奉旨回京,形势未明,还是少惹是非为妙;这样的乱子,我们避开些吧。”

她们正欲绕过这圈人,突然见人群从中分开来,几名小吏押着几名年轻女子走出来;后面跟着一群女童,眼神惊惧,也被官兵推搡着往外走。

二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停住了脚步,一同向人群中望去:只见里面是一处不起眼的宅院,院门敞开,几个官兵正在里面翻箱倒柜地搜查,院内的地上隐约可见散落着一些书本、纸笔等。

楚无锋找了个面善的长者,模仿着本地人说话的腔调,打听道:“这是怎么回事啊,老人家?怎么那么小的孩子都给抓起来了?”

那人左右看了看,确认官吏没注意到自己,凑近楚无锋,低声道:“听说这儿是违规学堂,专门教女子读书的,被人举报了。”

又有一名挑扁担的师傅,听到了她们的对话,靠过来叹道:“唉……咱们大虞的律例啊,不许女子读书,连家里的私塾都要查,更何况这样公然设馆讲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