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了点头:“听闻牛肉最便宜,可是牛不常见。”为了保护耕牛,官府给牛肉定价,比猪肉鸭肉鱼肉都低,即便要杀牛也要去官府报备,手续繁琐,不是牛要死了亦或者走投无路,几乎没人杀牛,是以市场上的牛肉虽然便宜但每次买都要靠抢。
林知了便选择猪肉,“我想过用鸡肉,可鸡肉骨头多。羊肉又太贵,一张夹了一二两肉的饼二三十文,谁舍得买啊。”
蒋掌柜颔首:“不知林娘子有没有想过一张饼多少钱?”
林知了买的五花肉贵,因为有很多肥肉,肥肉可以熬油炒菜。里脊肉和大排便宜。林知了指着大排说道:“我想夹一块七文,油饼三四文。”
蒋掌柜:“一张饼夹一块大肉,十文左右不多。”指着里脊肉,“这个呢?”
林知了:“跟夹大肉饼一样。有肥肉的这种贵,我想一块肉十文。”
蒋掌柜看看肉饼的厚度,一块这样的生肉至少有二两,据他所知五花肉一斤要二十文,算上房租、调料以及人的辛苦费,一斤肉卖四十文左右,赚不了多少钱,一斤最多五文钱。
蒋掌柜:“十文有点少。你这个房子每月租金就要六七千吧?算上你们的辛苦费,每日要卖上四五百张饼才能裹住本钱。”
林知了:“我们做早饭和午饭,早上有汤和粥,晌午有面,饼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过几日开店,几位若有时间不妨过来看看?”
蒋掌柜那边也是前店后家,他家人也会做饭,但日日都是那些他吃几天就会出去吃一次,“离得这么近,再忙吃饭的时间也是有的。”
林知了:“那就这么说定了?”
蒋掌柜几人做了多年生意很有眼力见儿,闻言就让她先忙,改日见。
几人出去,二嫂刘丽娘小声问:“怎么没说咸淡?”
林知了:“过油的肉那么香,只要不咸到齁心就没大事。”
“那你——”刘丽娘懂了,“你怕他们不好意思进来,故意那么说的啊?”
林知了点头:“我见过他们,都是沿街铺子的掌柜。常言道吃人嘴软,他们再闻到肉香必然会想起今日吃了我们这么多肉和饼,会忍不住跟客人提一句。”想起什么,转向薛理,“相公,好吃吗?”
薛理:“我觉得可以只卖饼。”
林知了摇头:“日后买饼的客人多了,我们可以只卖饼。刚开始还是要多准备几样。对了,二嫂,我们还有糯米吧?晌午蒸一碗米,加半碗糯米——”
“阿姐!”小鸽子大声喊。
林知了吓一跳:“怎么了?”
小孩气得噘着嘴:“怎么不问问我好不好吃?”
林知了无语又想笑,弯下腰柔声问道:“弟弟,喜不喜欢里脊肉饼?”
小孩重重地点头:“喜欢。我可以再吃,再吃两个!”
林知了朝他鼓起的肚子拍一下:“还吃呢!”注意到小姑子眼巴巴看着她,“鱼儿,五花肉饼香不香?”
薛瑜点头:“香!三嫂,我觉着肥肉不腻,你不要听那几个人的。”
林知了心说,你觉着香而不腻,是你肚子里没油水啊。舍得在城里吃饭的不会穷到一个月吃不上一顿肉。
以前林知了会买骨肉,轮到她做饭会多放猪油。整个腊月林知了没下过厨,家里的鸡蛋一大半被陈文君吃了,薛母买的鱼用猪油煎过煮汤也全给陈文君盛去,以至于除了陈文君一大家子肚子里都没有什么油水。
薛理和小鸽子好一些,早上买着吃,晌午在书院。薛二哥原本对开店有些犹豫,见他娘那样才下定决心从家里搬出来。
林知了不会跟小姑子说这些,小孩藏不住话,难免在薛母面前说漏嘴:“蒋掌柜那样说是因为三嫂第一次做,他认为我还可以做到更好。”
第36章开门红
薛瑜好奇地问:“做的更好就不油腻了吗?”
林知了:“做的好不夹饼吃起来也会觉得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多滋多味。”
薛理闻言问道:“你吃过?”
林知了心慌了一下,而她近日装习惯了,神色淡定地胡扯,她在刘掌柜店里卖皮冻时听食客说过在彭城吃过这种肉,据传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拜把子吃的肉,又称把子肉。
薛理经常听到她信口开河,轻易不敢信她:“刘掌柜店里没有这种肉?”
林知了:“猪肉啊,登得上大雅之堂吗?相公,您说刘掌柜应当卖多少钱一份?一份桂花藕,他卖五十文。一份猪肉他卖百文,食客还不把他的店砸了?”
卖便宜了跟“竹林深处”的定位格格不入。薛理听出她言外之意,可是他不信生意人会放弃赚钱的机会,“刘掌柜店里有这道菜吧?”
林知了洋装生气:“你什么意思啊?说我偷师啊?”
薛理:“有没有偷师我不清楚,但你装腔作势的样子还要再练练。”
林知了抄起手边的勺子:“信不信我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