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余名紫霄宗弟子们怀着忐忑与迷茫,跟随秦昭长老,穿越满目疮痍的山河,一路向锦溪城行去。
越靠近锦溪地界,空气中原本稀薄的灵气竟逐渐变得浓郁起来,甚至远超他们印象中的宗门福地。
当他们最终抵达锦溪城外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弟子都瞠目结舌,几乎疑为幻境。
昔日凡俗的城池早已脱胎换骨。高耸的城墙古朴而坚固,其上流转着玄奥的符文光晕,形成一道庞大结界,将整座城护佑其中。
城内不再是低矮的屋舍,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间灵气氤氲,霞光隐现。街道宽阔整洁,灵植点缀两旁,奇花异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更令人震惊的是,城中的灵气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如烟似雾,呼吸之间便觉灵台清明。这哪里还是什么偏远小城,分明是一处洞天福地、人间仙境!
“这……这里真的是锦溪城?”有弟子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好浓郁的灵气!比我们紫霄宗鼎盛时期还要强上数倍!”
“快看!那是不是聚灵阵?竟然覆盖了整个城池!”
弟子们心中的不安和疑虑瞬间被惊叹与狂喜所取代。他们原本以为要寄人篱下,在贫瘠之地艰难求生,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如此一番仙家景象。
秦昭看着弟子们震撼的表情,冷冽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她早已通过通讯知晓锦溪城的巨变,但亲眼所见,仍觉孟临渊等人的手段堪称造化。
“不必惊讶。”秦昭的声音将弟子们的注意力拉回,“此后,这里便是我们的新起点。”
她领着弟子们步入城中。城内秩序井然,修士与凡人和谐共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安心与希望的神色,与外界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截然不同。
不时有气息强大的巡逻队走过,他们身着统一的服饰,神情肃穆,纪律严明,显然是维持此地秩序的力量。
秦昭看着弟子们脸上焕发出的光彩,冷冽的唇角几不可查地微微上扬。她并未多言,只是领着众人穿过熙攘却有序的街道,走向城西那片建筑群。
秦昭将弟子们安顿在一处早已备好的、灵气尤为充裕的清净院落,吩咐他们好生休整,便径直去寻孟临渊。
她在一处临水的轩阁找到了人。
轩阁四面敞开,窗外是碧波荡漾的湖泊,灵气氤氲如烟霞。孟临渊正临窗而坐,身前一方长案上铺着雪白的纸卷,并非凡间纸张,而是透着灵光的特殊材质。
笔是神力凝聚的光毫,她书写的速度极快,神情专注而平静。
秦昭问道:“你这是……在撰写新的道法典籍?”
孟临渊笔尖稍顿,淡淡道:“旧法已腐,当立新章。此界天道有缺,规则纵恶,寻常教化难及根本。我便从头理过,另起一卷罢了。从引气入体,到金丹元婴,乃至更高境界,皆需契合新的秩序,强调心性约束,明晰善恶因果,力量与责任并存。”
她搁下笔,拿起旁边一册已书写完毕、以灵线装订好的书卷,递给秦昭。“看看如何?”
书卷封面无字,触手温凉。秦昭翻开,只见里面并非深奥难懂的功法秘籍,而更像是一部法典与道典的结合。
开篇明义,阐述天地有序、万物有伦,修行乃窃阴阳、夺造化之事,故更需持身以正,心念守中。其后,则详细界定了何为正邪,何为善恶,修士力量所及,责任所系。对残害生灵、恃强凌弱、逆乱纲常之举,皆有清晰戒律与相应惩处。
但其中亦不乏导人向善、明心见性的修炼心法,以及引导灵气正用的基础术法,字字珠玑,直指大道本源,却又浅显易懂,似乎有意降低修行的门槛。
“另起炉灶,重定乾坤……做的不错嘛。”她合上书卷,“此法若行,确实能从根本上扭转此界积弊。”
“光靠我们几个,杀得完恶首,却铺不满新路。需要更多的人,理解、认同并践行此道,代代相传。”
孟临渊写的的心法也都是极好的心法,有了这种正派又提升极大的功法,谁还愿意去走那条充满血腥、时刻担忧被反噬甚至天道自惩的邪路?
这部新法典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提升的途径,更是一种心安理得、问心无愧的修行方式,一种能与天地和谐共处、真正有望长生的正道。
这确实是比任何强迫或说教都更有效的方式。良法善道,自成吸引力。
秦昭点了点头,又道,“不过此方世界,天道似乎有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