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琛被宁王一顿训斥,“早跟你说过了,你一定要跟谢彦处好关系……好不容易才让他坐你后面跟你结对,你倒好,拱手让人了!”
张若琛十分委屈,“儿子也想跟他处好关系啊,您不知道,他一来就站在那个奕禛一边跟我作对!我觉得…我跟他八字不合,我们不能处好关系!”
宁王气的给了他一巴掌,“你去国子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你去跟下作的奕禛较劲吗?他值得你去较劲?你竟然连自己的目的都不知道……”
张若琛捂着脸颊,撇着嘴道:“儿子当然知道去学习的目的……但看到那个欺负姑母和表弟的人就不开心,忍不住想要教训他!”
宁王听到张若琛的解释更气了,一脚踹翻了他。
“整天在女人堆里打转,就知道一些三姑长六姑短的内宅之事,你能不能长进点,把眼光放远一点,看到这江山和天下!”
大周朝重嫡不重长,当年的文帝就是占着“嫡子”的优势才成了皇帝。
周武帝一生征战,从马背上夺取了这天下。宁王不仅长的像武帝,骑马射箭也是不在话下,他总是幻想着凭借自己的“优秀”,能得到武帝的青眼有加,把这皇位传给他。
没想到,到头来,他的父皇会把这江山给一个占了“嫡子”名分的弟弟。
愤恨之下,他自请去西域平寇,让西域得以安宁……
没想到,武帝临死之前,特意把他召了回来,名义上说想看他最后一面,其实只是想要没收他的兵权,让他在京城做个闲散王爷。
当年武帝跟武皇后鹣鲽情深,武皇后去世后,他便没有再立皇后,后宫实际上由宁王的生母把持,武帝临死前把宁王的兵权交给了文帝后,嘱咐文帝,他死后可封宁王的生母为太后……
——他用兵权换得了母妃的太后之路。
他太心寒了,他为大周做了这么多,没想到他的父皇竟然一直防备着他!
于是他整日喝酒解闷,心灰意冷地看着他的弟弟一统江山。
十几年之后,他有儿有女,没想到文帝后宫无数,竟然生不出一个子女!
他逐渐来了精神,自己坐不上那个位置,也许自己的儿子可以。
在董太后和宁王的巧妙运作下,周文帝答应了册立张若琛为太子。
只是宁王没想到周文帝会因为一个“告发”而改变心意……
有人在周文帝面前告发了张若琛“养狮为患”。
他是武将,在他看来,世子爷养头狮子弄死几个贱民,并不是什么大错。
周文帝之所以“小题大做”,只是不想很爽利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已。
接着周文帝搞了一个国子监的大学堂来为难他和自己的儿子,但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即便再难,他也得接下。
“你不知道吗?谢彦不仅仅是圣上表彰的人,更是户部尚书的侄子,你跟他的关系处好了,不仅圣上高兴,又能得到户部尚书的助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你,你竟然连这个都不懂!”
宁王说着又想要揍张若琛,被宁王妃拦住了。
“王爷,他今天受了太多的罪了,求您饶了他罢!”
“慈母多败儿!就是你惯着,才把他惯成文不成武不就的样子……”宁王叹息道。
接着,在宁王妃的劝说下,父子二人坐下来平静地“聊天”了。
宁王先让张若琛把学堂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跟他说了一遍。
宁王听完后,得知张若煦读书比自己儿子流利,立即让宁王妃去安排夫子来家为张若琛补习功课。
接着,宁王跟张若琛强调,告诉他一定会有人把三个世子在学堂的情况反应给圣上。
他让张若琛在学堂的时候一定要“贤明”,博得一个好名声。
第二天,谢彦上学。
马车在国子监门口停了下来,谢彦撩开马车的门帘便看到一只熟悉的手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奕禛。”他心中一热,走出了车厢,便看到奕禛灿烂的笑脸。
“来。”奕禛叉开了双手把他抱下了马车,然后摸了摸他的头,“你个子太小了,得多吃点才能长的快!”
谢彦:“……”这不是吃的问题,他的皮囊只是一个七岁的孩童,又能长多高呢。
“你多大?”谢彦仰着头看着比他高许多的“大哥哥”。
“我十二了!”奕禛得意地笑了笑,牵着“小弟弟”的手来到了大学堂。
一进门便看到张若琛朝他俩九十度的鞠躬,“对不起!我为昨天的不当言论向你们道歉,希望你们能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跟我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