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鲜活美人,与将门虎子站在一起,倒也相得益彰。
兰馨点头,口吻温柔:“姑娘快起来,我今日过来,是有桩大喜事带给姑娘。”
崔楹乖巧应声,明亮的杏眸眨了下,好奇道:“什么喜事呀?”
内心却默默叹了声气。
她今年已经十六了,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这大“喜事”,除了关乎她的婚配,还能是什么。
兰馨笑道:“太后娘娘想起姑娘到了婚嫁的年纪,特地精挑细选,为姑娘择出一良婿,懿旨都拟好了,今日特地命我前来宣旨。”
崔楹心中咯噔一声,暗道:果然。
得知是太后赐婚,满场人喜笑颜开。
唯独崔楹的母亲孔氏,心神不宁地看向女儿,手掌紧张地攥紧帕子。
知女莫若母,闺女是个什么孽障,没人比当娘的更清楚。
作为三房独女,又是长公主排行最末的小孙女,崔楹自小便被全家惯得上天,四岁起,她连每日穿戴都要自己做主,夏天穿袄冬天穿纱,冻死热死也不将旁人的话放在心上,婚配这种大事,她能任旁人左右?
必然是要抗旨不遵,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预想到接下来的场面,孔氏默默给自己掐了下人中。
兰馨话音落下,嫩若豆蔻的少女眨了下眼,纤长的睫毛忽闪灵动,水眸中满是好奇:“不知太后娘娘想要我和谁成婚呀?”
长公主闻言微怔,将孙女唤至膝前,爱怜地抚摸着孙女的乌发道:“幺儿愿意嫁人?”
崔楹笑了,眼睛弯成月牙,两颊绯红可爱:“自古婚姻大事,皆是媒妁之言,父母做主,孙女能得太后娘娘眷顾,由她老人家赐婚,是孙女的福分。”
祖母年纪大了,不能让她当众下不来台。
娘胆子小,折腾完又要担惊受怕小半年。
爹太严厉,回头只怕又要禁足她,还要罚她抄几百遍女诫。
婚肯定是不成的但要先假装同意,然后再想办法。
兰馨满意地点头,看崔楹的目光中满是欣慰,起身从宫女手中接过玉轴懿旨,道:“既如此,三姑娘还请接旨罢。”
崔楹下跪听旨,场中除却长公主外,一齐起身到堂中下跪,如见太后本尊。
兰馨展开懿旨,朗声道:“诏,仰承皇太后慈谕,卫国公府嫡三女崔楹,温良敬慎,升序用光以纶饽。赋性柔嘉,持躬端恪。温恭淑慎,有徽柔之质,淑慎含章,有安正之美——”
听旨的工夫,崔楹在心里默默盘算,把京城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世家子全部数了一遍,发现最有可能的人选,无外乎就两个。
一个是护国公的小儿子沈澈,一个是刑部尚书家的长子李长明。
还好,那俩都是书呆子,打不过她。
到时候大不了偷偷把人揍一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把婚退了。
嗯,就这么办。
崔楹唇上浮现满意的笑,回过神来,接着听旨。
“——兹指婚定远侯府嫡七子萧岐玉,责当月择吉日完婚。”
兰馨念完旨,对面前少女笑道:“三姑娘,接旨罢。”
崔楹却纹丝不动。
日上三竿,阳光仿佛格外毒辣了些,即便隔着门外无尽翠荫,灼热的光影依旧渗入菱花纹隔扇门。
崔楹唇上的笑已然僵硬,纤长的脖颈仿佛成了木头,艰难万分地抬起头,眼都没眨,柔柔糯糯地道:“姑姑方才说的什么?我怎么好像听到了萧岐玉的名字?”
兰馨点头:“不错,太后娘娘为姑娘择的良婿,正是萧七郎。”
轰隆一声,晴天霹雳!
崔楹眼里的神采,啪一下,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