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里就这么几台机器,虽然机器快,但是这种复杂的花样也是需要操作工手推着机器一行一行织的,一天也做不出多少,现在厂里的库存和材料只够给汪老板的货,叶厂长已经重新采购了一批毛线和机器回来,现在操作工们每天都要加班两个小时,机器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着,这库存还是不够呢。”
说起来这也是叶宁她们之前寄出去的那几个包裹弄出来的事情。
现在普通人要织一件毛衣,买毛线和织毛衣的时间成本就不低,市场上也少有毛衣成衣卖,就更别说叶宁厂里的这种样式好看,颜色鲜艳的毛衣了。
不管是套头高领毛衣,还是桃心领毛衣,亦或者毛衣长开衫,放到这个时候,那都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马大姐是最先收到毛衣样衣的人,上次她在叶宁这里拿的货卖得很好,大赚了一笔之后,又紧急补了一批货让顾骁亲自送了过去。
当天收到包裹后,马大姐心里还有些奇怪呢,这研色纺织厂不是已经生产出了几十款秋冬衣裳了吗?怎么又给她寄样衣了?
十几个款式的毛衣装在一起也是老大一个包裹了,马大姐小心翼翼地拆开邮局的绿色编织袋的时候,心里还没把里面的东西当一回事儿,毕竟大衣棉衣这些,她店里也已经卖了不老少了。
然而等马大姐看清楚袋子里的毛衣后,她的呼吸霎时间就急促了起来,北方冬天冷,除了皮草和厚棉袄之外,就属这毛衣的保暖性最强。
之前大家日子那么不好过,都要求爷爷,告奶奶地买毛线回来织成毛衣穿,就是马大姐自己,挣了钱之后,也买了不少毛线花了钱请邻居婶子帮着加工。
但是现在的毛衣样式很少,无非就是那么几种针样,哪有叶宁厂里的这些毛衣样式多。
马大姐拎起一件烟灰色的长开衫往身上套了一下,觉得这种款式简直太适合春秋穿了。
等她翻看完袋子里的其他款式后,那是一刻都没多考虑,立刻就给厂里打去了电话:“陈厂长,你们这毛衣多少钱?”
毛衣的原材料就是毛线和棉线,中间少了一道纺织厂成布的工序,这成本本来就不贵,叶宁厂里的毛衣定价和其他衣裳裤子差不多,最贵的长毛衣开衫因为用料多,八十九,短款的套头毛衣基础款四十九、复杂一点的六十九、七十九的都有。
马大姐一听这个价格,觉得也能接受,毕竟她算是厂里的大批发商,可以七折拿货,最基础款的毛衣三十四块钱就能买一件,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很实惠了。
要知道现在的毛线可是很贵的,一斤好一点的毛线,怎么都要三十来块钱一斤,成年人的毛衣用料大概在一斤二两到一斤半之间,平常大家自己买了毛线来请人加工,那原材料的价格人工费加在一起,怎么着也要五六十块钱一件了。
叶宁厂子里的毛衣用料不错,款式也好看,就算是基本款的毛衣,也给特意加了更防风的高领,这样的毛衣,马大姐放到店里,买个六七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当即就拍板:“我要订两、不三千件!一千件基础款,其他的你们看着搭配,麻烦你们尽快帮我发货。”
当时陈素芳还很高兴,忙说仓库里的存货充足,她现在就让人点货,算完账后再打电话告诉对方货款数量,她先付一半的定金,厂子这边收到定金后,明天一早就能把货发出去。
马大姐这段时间卖衣裳也赚了不少,闻言那是半点都没含糊,当即就去给厂里汇了款。
财务这边接到储蓄所的电话后,也是立刻就来跟陈素芳说了。
陈素芳这边确认货款到位后,当即就让仓库给马大姐配了价值十五万的货物。
然而变故就是在当天下午,这边马大姐的货还没有发出去呢,那边汪先生就又来电话了,作为之前包圆了厂里所有库存的大客户,汪先生这边一开口就是一万件。
这下子厂里的库存可不就不够了吗,陈素芳傻眼之余,只能连忙去找叶宁拿主意。
叶宁能有什么主意?还不是只能赶紧回现代采购毛线,加购机器,增加产量!
这每笔订单可都是钱啊,要是放着钱不挣,她这心里那就跟猫抓一样难受。
好在之前卖黄金回了一点血,叶宁把横制机和圆盘纺织机都给凑了个整,横织机五台,圆盘纺织机八台,毛线和辅料更是一口气买了一大堆。
厂里多了机器,就得多招人,原本叶宁还想着机器一多,这用电应该是更加超负荷了,没想到隔壁纺织厂的一大半机器都给停工了。
电力局的领导一琢磨,得,反正纺织厂也用不到了,索性就把他们那边的电安排给服装厂了,现在别说是毛衣纺织机了,就是隔壁车间的那几十台缝纫机,现在都不用停工了。
后面海市的萧老板也打了电话来下单,她要得最少,只要了两千件。
但就是这样,厂子里也欠着不少货呢,这会儿陈素芳和周巧珍都急得焦头烂额了,怎么也没有想到市里的小吴在这个时候又这么争气,给她们拉来了一千件的单子。
小吴也没想到厂里的毛衣就这么爆单了,虽然这也是好事,但是她这边都定下的事情,也不好放人鸽子:“那怎么办,等厂里把那几位老板要的货做好了,我这边谈好的两家厂子肯定都等得不耐烦了。”
陈素芳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这可是山市本土的厂子,卖货给他们,长远来看可是十分有益于她们的服装品牌打开市场的,她抬手揉了揉额头道:“你先别急,回头我和叶小姐商量一下,反正汪老板的货也要分批送,看能不能先把你这批货给凑出来送过去吧。”
第232章按照一人十块钱的标准……